讓教育騰「雲」而上
教育即學習,學習即生活;生活改變,學習與教育也會隨之改變。雲端資源,多數人都有使用經驗,但多數人並不了解它的意涵。雲端技術的發展,正改變我們的生活,如過去必須自己準備通訊錄,現在只要把通訊資料存在雲端,可以不必再另外費心去儲存管理,只要每月支付少許租用費即可。連網,就能取得資料、獲取資源,這種便利的雲端生活模式,正逐漸擴及教育領域。在「教育雲」之中,我們只管「想知道什麼」即可,支付少許的相對「無感」的費用,就能享用教育服務。
教育資源大解放
在提供雲端教育服務的前提下,教育行政單位應該思考,如何建立起一個這樣的網域(或雲),未來的營運方式或可用OT、BOT形式外包給民間業者經營,但教育行政單位必須自己做好規劃。教育界學習資源目前就是被教科書出版業者綁架了,教科書業者為了爭取業績,總是設法服務老師、巴結學校,一旦被選上,就開始訂高價收費,家長必須配合購買該品牌的教科書系統產品(包括補充教材、學習單、測驗卷等等),連安親班也成為業者推銷測驗卷的對象。有些安親班總是叫孩子寫測驗卷,往往寫好了也不批改、解說,而是再給孩子另一張測驗卷。如此一來,答題快的孩子獲得的獎品,是更多的測驗卷,卻無法從中累積學習成就,因此對安親班特別反感,連帶也討厭寫作業和相關的學習。
像剛結束的暑假,就是現代父母的頭痛時段,期間通常是讓孩子上課輔、才藝班或安親班,有創意一些的,則會考慮各種體驗營隊。偏偏越有創意的也越花錢,兩個月下來的營隊收費,就會花掉一般中等收入雙薪父母一整個月的所得。現在,教育的每個環節都要花錢;引入科技工具,則有機會協助控制開銷。教育行政機關若能積極介入教育資源與內容的供給管道,建置「教育雲」資源及內容機制,監督民間業者以合理利潤管理經營,相信能大大降低家長的經濟負擔,也讓孩子能夠接收到更為多元、豐富的學習內容。
如果教育雲系統成功建置起來,理論上就不再有距離時效的問題,但可能會有著作權與電子檔複製等問題,應該在法律面及技術面先作好設定,同時照顧消費者(資源使用者)與生產者(內容與設備提供者)的權益。偏遠地區的學校和師生,就可以因此受惠。偏遠地區目前設備多數不算差,缺的是師資,以及造成好的學習風氣的家庭與社區環境。我認為,可逐步推動偏遠地區學校的住校制度,以解決這個需求。學生平日生活起居都在學校,首先能避免上下學的通勤時間與勞頓,其次在課後還能多加利用學校的資訊設備與資源,最後則能培養適切的學習習慣。否則,有些地區的父母忙於生計,放任孩子流連在網咖的連線電玩世界中,或要求孩子一起為家計奔波,對學習都有不好的影響。
從資料中看出問題
採用電子與雲端教材工具的好處,除了低廉、即時外,師生互動的過程,也會產生有意義的資訊。如從學生利用網路交作業的時間,就能看出一些端倪:有些孩子很晚才交作業,老師也許就該關切一下學生的家庭作息狀況,或是學習上出了什麼問題。過去的紙本作業交件、批改,就不能看出這些問題。
台北市曾試辦過電子學生證,還兼有小額支付功能。設計上,學生出缺勤、通勤使用的交通工具、在福利社購買的文具零食等紀錄,都可彙整到教育資料庫,老師可從學生資料看出如有異常現象,即可儘早提供輔導,而不必仰賴事後亡羊補牢式的「通報機制」;此外,這些整體資料所呈現的趨勢,也可以做為消費、健康的分析指標,提供政策擬訂者的參考。此外,也可逐步納入其他學習資料,協助教育行政單位及早了解整體性的問題。學生畢業、離校後,也能自行列印屬於自己的學習資料紀錄,不單單是成績單,也是個人的生活回憶。在個資安全無虞的前提下,「教育雲」其實是很好的教育幫手。
教育資源大解放
在提供雲端教育服務的前提下,教育行政單位應該思考,如何建立起一個這樣的網域(或雲),未來的營運方式或可用OT、BOT形式外包給民間業者經營,但教育行政單位必須自己做好規劃。教育界學習資源目前就是被教科書出版業者綁架了,教科書業者為了爭取業績,總是設法服務老師、巴結學校,一旦被選上,就開始訂高價收費,家長必須配合購買該品牌的教科書系統產品(包括補充教材、學習單、測驗卷等等),連安親班也成為業者推銷測驗卷的對象。有些安親班總是叫孩子寫測驗卷,往往寫好了也不批改、解說,而是再給孩子另一張測驗卷。如此一來,答題快的孩子獲得的獎品,是更多的測驗卷,卻無法從中累積學習成就,因此對安親班特別反感,連帶也討厭寫作業和相關的學習。
像剛結束的暑假,就是現代父母的頭痛時段,期間通常是讓孩子上課輔、才藝班或安親班,有創意一些的,則會考慮各種體驗營隊。偏偏越有創意的也越花錢,兩個月下來的營隊收費,就會花掉一般中等收入雙薪父母一整個月的所得。現在,教育的每個環節都要花錢;引入科技工具,則有機會協助控制開銷。教育行政機關若能積極介入教育資源與內容的供給管道,建置「教育雲」資源及內容機制,監督民間業者以合理利潤管理經營,相信能大大降低家長的經濟負擔,也讓孩子能夠接收到更為多元、豐富的學習內容。
如果教育雲系統成功建置起來,理論上就不再有距離時效的問題,但可能會有著作權與電子檔複製等問題,應該在法律面及技術面先作好設定,同時照顧消費者(資源使用者)與生產者(內容與設備提供者)的權益。偏遠地區的學校和師生,就可以因此受惠。偏遠地區目前設備多數不算差,缺的是師資,以及造成好的學習風氣的家庭與社區環境。我認為,可逐步推動偏遠地區學校的住校制度,以解決這個需求。學生平日生活起居都在學校,首先能避免上下學的通勤時間與勞頓,其次在課後還能多加利用學校的資訊設備與資源,最後則能培養適切的學習習慣。否則,有些地區的父母忙於生計,放任孩子流連在網咖的連線電玩世界中,或要求孩子一起為家計奔波,對學習都有不好的影響。
從資料中看出問題
採用電子與雲端教材工具的好處,除了低廉、即時外,師生互動的過程,也會產生有意義的資訊。如從學生利用網路交作業的時間,就能看出一些端倪:有些孩子很晚才交作業,老師也許就該關切一下學生的家庭作息狀況,或是學習上出了什麼問題。過去的紙本作業交件、批改,就不能看出這些問題。
台北市曾試辦過電子學生證,還兼有小額支付功能。設計上,學生出缺勤、通勤使用的交通工具、在福利社購買的文具零食等紀錄,都可彙整到教育資料庫,老師可從學生資料看出如有異常現象,即可儘早提供輔導,而不必仰賴事後亡羊補牢式的「通報機制」;此外,這些整體資料所呈現的趨勢,也可以做為消費、健康的分析指標,提供政策擬訂者的參考。此外,也可逐步納入其他學習資料,協助教育行政單位及早了解整體性的問題。學生畢業、離校後,也能自行列印屬於自己的學習資料紀錄,不單單是成績單,也是個人的生活回憶。在個資安全無虞的前提下,「教育雲」其實是很好的教育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