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作主,從一張椅子說起─ 給寶寶的第二封信

親愛的寶寶:

天涼了,陽光也不若盛夏時毒辣,秋風涼爽,是多麼適合出門散步的季節,於是在你出生後的兩個月又三天,十月十日這一天,我們又上街頭了。

當媽媽背著你,在善導寺站下了車,沿著林森南路往立法院方向慢慢走,你已經睡熟了,溫熱的小身體緊緊貼著我的前胸,但令我發熱的不只是我們相接的身軀,也不是秋季朗朗日光,而是從心底發出的溫暖與感動。有那麼多和我們擦肩而過或並肩同行的人,身上或是穿著白衣,或是繫著反核標語的布條,也有人舉著自製的抗議牌。我們素不相識,未來也不見得會再相遇,但這一天,雙十國慶這一天,我們一起為了國家、為了自己走上街頭。

什麼是理性與禮貌?
可是啊寶寶,讓媽媽感到難過的,不只是政府一再忽略人民的抗議、迫害人民的生命與財產,還有那麼多的人,指責在國慶日抗議的「暴力」與「不理性」。難道這些人看不到,大埔事件中,苗栗縣長劉政鴻推翻前行政院長,現任副總統吳敦義「原屋保留」的承諾,強拆張藥局等民戶,即使過程中失去兩條寶貴性命,也不見政府有絲毫歉意?對比之下,社運團體的訴求多麼溫和,而挾著強大公權力的政府又是多麼殘暴!

媽媽還小的時候,每天坐在教室裡乖乖讀書,只有為了補習走過市區街頭時,有機會見到上街頭抗議的人們。當時,大家都說,那些人擾亂社會秩序、影響交通、不懂得以溝通解決問題,只是魯莽地占據街頭吵鬧,所以我們總是皺著眉頭快步走過。後來,媽媽因為工作的關係,開始站在街頭聽抗議者憤怒無奈的言語,陪他們在冰冷無情的行政機關外曬太陽、淋雨水,看著蹲坐在人行道上休息的疲倦身影,為了對抗非法濫用的公權力,拒絕政府剝奪屬於他們的合法財產,只好一再上街抗議去,一切都只是為了和下一代好好生活在這塊土地上。

當人們無處棲息
今天我想告訴你一個小故事,讓你理解,對於體制的抗議不應該著重於是否「理性」與「禮貌」。

故事發生在今年九月十五日,一群網友在臉書上組成「自煮公民」團體,發起「公民崛起──台北車站吃喝躺」活動,號召了二、三百人聚集在台北車站大廳,以或坐或臥的聚會方式表達不滿。這場活動被許多人指責有礙觀瞻,認為坐臥在車站是不禮貌的行為,汙辱了台北的門面。

讓我們先回溯去年八月十九日印尼開齋節,當時許多印尼勞工來到台北車站聚會過節,台鐵隨即在車站大廳拉起「紅龍」長線,限制移工聚集。今年八月,又以「有礙觀瞻」為由,禁止民眾在大廳飲食、躺臥。如果旅客想要吃東西或是休息,必須上二樓的商店街,或是到大廳兩側,那裡才剛增加了六十四張座椅。但台鐵好像搞錯了,每天進出台北車站的人不是數十人或數百人,台北車站每天進出超過二十萬人次,平時每分鐘就有一百多人穿越中央大廳,尖峰時刻多達五百人,需要座椅休息的人數是否被嚴重低估了?

付費才能使用公共空間?
重新裝修後顯得格外光鮮亮麗的台北車站,在媽媽眼中,比其他縣市的任何一個小車站都不如。因為再小再舊的火車站,都會有開放座位讓旅客歇腳、等候火車,或是和送行的家人朋友坐著聊聊天。即使只是兩條木長凳,或是幾張塑膠椅,都是對提供公共建設經費的納稅人的一種尊重。

但現在的台北車站,中央大廳是一片空蕩蕩的空地,只提供極少數的座椅,其餘的空間成了需付費才能使用的商場。我們要思考的是,如果我們沒有買車票進入月台,或是不打算在商店街消費,是否就意味著我們沒有資格使用這個空間?如果公共空間本質上就是免費使用,那麼在台鐵不提供足夠座椅的情況下,民眾席地而坐,哪裡不合理?

我想,這場「台北車站吃喝躺」活動,一方面抗議台北車站對外籍勞工的歧視,另一方面也凸顯了公共空間商品化的問題。......(全文未完)

閱讀全文:http://www.erenlai.com/index.php/tw/-/5442-2013-11-01-07-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