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初心

哲學本是一件關於「慢下來」的事物。即使是日常的生活與對話,也能長出哲學式思考的無限可能。

我所任教的哲學學院,占據了大學校園裡一棟高聳建築的四個樓層。每個樓層都放置了一位著名哲學家的雕像,由低到高分別是:馬克思、孔子、柏拉圖和康德。在院裡,人們總是這麼說的:「馬克思在最底層,因為他談論生活、社會與生產的『物質』基礎;接著是孔子,因為他談論日常生活與『道德』舉措;再來是柏拉圖,因為他處理的是『概念』;而康德處於最高位,因為他在意的是『崇高』(Sublime)。」

也許有人會問:怎麼沒有女性?哲學,確實至今仍是男性主宰的學科領域。除了康德,其餘三位哲學家都留著大鬍子。孔子、馬克思和柏拉圖的鬍子各有不同風格,但面部的毛髮似乎就是他們智慧的象徵;倒是康德輕飄飄的「崇高」概念,或許正說明他追逐的是不同的潮流。總而言之,這四位哲學家的雕像反映了一種對哲學非常制式的認識:這是個嚴肅、雄性的學門,需要被一本正經地教授與傳布。還好,比起盯著鬼魅般雕像的空想,我同事們的教學風格都創新、有趣且豐富得多了,儘管我們之中女性仍是極少數,但目前的系主任正是位女教授。此外,站在自我批判的角度,我也必須坦白:我本人正是學院裡「唯二」留著鬍子的教授──也許我們倆正是強化人們刻板印象的禍首!

不過我的確想打破刻板印象。我非常佩服那些典範哲學家的寫作,但我同時相信這些著作並非在完成後便畫下句點,而是讓後人學習如何思考、如何在與自我及現實世界深刻接觸後提出疑問的渠道。此外,我也相信閱讀這些文字只是獲得內在自由與敏銳思想的方法之一。慢慢地沉澱生活中的發現、進入一個新的文化脈絡、學習從「他者」的角度看世界,也都是培養真正哲學之心的好方法。

哲學本是一件關於「慢下來」──不把任何東西視為理所當然──的事物。即使是日常的生活與對話,也能長出哲學式思考的無限可能──只要我們準備好為自己多變的想法和直覺騰出一些時間,沉思它們,與相似的靈魂一起分享、討論它們。我總是試著讓學生瞭解:他們擁有從陳腔濫調中解放自身思想的權力。只要他們能感悟哲學是鮮活的、新穎的、充滿刺激的,他們就準備好與馬克思、孔子、柏拉圖或康德交流了。說到底,哲學家總是日漸長智慧(grow wise),而不是日漸顯衰老(grow 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