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松機開發政商角力的秘密 牽涉利益太過複雜,乾脆「維持現狀」

發展松山機場成為兩岸直航機場是馬英九、郝龍斌兩任台北市長的重要政見。馬英九自豪於他完成東北亞黃金四角航圈,讓松山機場向世界擴張航空版圖。他說,機場存廢辯論可告一段落,「松山機場可以留下來了」。但是松山機場交通效益到底多大?從都市規畫角度,這塊地沒有更好用途嗎?松山機場維持現狀讓各界都有想像空間:從兩岸政治、建商利益到市民福祉,還有政治人物的國際航空版圖夢……維持現狀,是因為背後潛藏著太多政商利益糾葛,沒人敢妄動,一不小心就會引火上身……。

十月十二日,松山機場舉辦慶祝台日「松山」對飛的全球首航,是繼二○一○年松山與東京羽田機場睽違三十一年後的復航,顯示松山機場的國際航線「日趨重要」。

未來遲早要遷

三百億元擴建經費打水漂

特別是從二○○八年十二月台海兩岸包機常態化、二○一二年松山與南韓首爾金浦機場開航之後,這個洗盡鉛華的松山機場,似乎逐漸扮演著台灣在東北亞空運的樞紐位置。
隨著松山機場成為兩岸直航的主要機場,「遷建松機」儼然已是遙不可期,在多數台北人習於路程較短就能抵達松機的便利性下,反對遷建的浪潮不小,甚至還有人認為,「怎麼到現在還在提議遷建松山機場?」「難道保留與遷建松機的爭議還沒有塵埃落定嗎?」
或許可以這麼說,現階段松山機場應該是不會遷建,但未來什麼時候會遷建,還很難說。換言之,交通部與民航局決定投入三一一億多元擴建松山機場案,很可能只是因應未來五年或十年的飛航計畫,一旦台灣整體航空體系再做大調整,松機的命運如何,還在未定之天。

總是無法一次搞定

太笨還是「定期更新」持續撈

為何如此?難道政府預計投入的三百多億元經費,只是短期?這就不得不說到台灣許多重大公共工程,始終無法做長遠及有系統性的規畫了。
其實,國道高速公路不斷拓寬、公路網系無法一次到位、桃園機場增建航廈、捷運線擴增、鐵路運輸轉型等,很少有一次全面的永續規劃。不知道是台灣人頭腦比較笨,還是永遠不要一次就做到完善,每隔幾年再來修改,然後各方人馬還能從中獲取利益?
以松山機場而言,一位資深政府官員透露,「松山機場的存廢其實很清楚,從各種交通或都市發展的條件來看,都沒有留在台北市的必要,現在要闢建為機場園區,都只是權宜之計。簡單說,就是松山機場將近四百公頃的土地,有太多建商、開發商、大企業覬覦了,各方角力的結果,到目前都僵持不下,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維持現狀。」
事實上,馬英九擔任台北市長時,就曾經擬議要遷移松山機場,也批評前任市長陳水扁延遲松機遷建案。然而直到二○○六年馬英九卸任,松山機場的遷移依然毫無進展。
二○○二年與○六年的台北市長選舉,民進黨候選人李應元及謝長廷都曾把松山機場遷建案納入政見,只是已經摻雜選舉因素,在以藍營基本盤為主的台北市,就成了礙難執行的政治爭議。
接續的市長郝龍斌,面對一年多以後就開放的兩岸定期直航,也無法在松機案上多所著墨,畢竟這牽連馬政府的兩岸通航政策。
不過知情人士指出,郝龍斌並非不能處理松機案或對此有更明確的表態,關鍵點亦不在松機已成為兩岸的對飛機場,而是松機倘若確定遷移,這塊台北市僅存最大的菁華地,是該成為公園或商業用地?

<....全文未完,詳細內容請看本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