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沙古道越野賽 重回祖靈懷抱的極限之路
台灣介於海拔1,500公尺至3,000公尺的中級山,以充滿神秘和未知等特色知名,雖然高度不高,卻被認為是台灣最難攀登的一塊領域。
這些充滿野性的山群,在福爾摩沙古道越野賽(Formosa Trail)創辦人羅培德(Petr Novotny)眼中,卻是一塊寶地,經過多年的探勘、比對舊地圖,更讓他發現一條被歲月遺忘的原住民古道。
根據國際越野跑協會(ITRA)規定,越野馬拉松賽道最多只能有30%人工路段,剩下70%皆須為自然路徑,相較一般馬拉松賽事多在平穩路面上跑動,越野馬拉松多數時間需在多變地形上前進,過程中每一步落腳都考驗著跑者對於眼前環境的評估。
直闖野性山林,挑戰自我
跟著Petr和他的妻子羅勃依婉(Eva Lobo)踏上舉辦於埔里的福爾摩沙古道越野賽路徑,只見進入山林賽道的入口處雜草叢生,需撥開綠色枝葉才能看到僅允許一人踩上的黃土範圍,坡度更是讓人必須手腳並用才能勉強攀上,為了前進,此時眼前的每一顆石頭、樹枝,甚至是雜草,都可以是你選擇攀附的輔具,因此主辦單位也在參賽前建議跑者參賽時準備一副手套,以備不時之需。
在這一小段坡度極陡的路段後,接著的是更難行走的小徑,此時不自覺身體會貼著山壁,因為在你身體的另一側便是懸空處,這時只得放慢腳步,感受山路的起伏,並琢磨踩踏的每一步,偶爾還需藉著身旁的自然植被出力,才能繼續往上爬。
參加福爾摩沙古道越野賽10公里組的選手,在經過數公里的平面道路後,進入山林的第一道關卡,便是這段直攻蜈蚣崙主峰的爬坡路段,雖然高度爬升僅200公尺,仍讓許多選手直喊吃不消。
除了蜈蚣崙,10公里和18公里組另外還會經過埔里知名景點——虎頭山飛行傘基地,許多選手會在這裡停下腳步,一覽埔里風光,或是拍上幾張照片,為這場賽事留下紀錄。
至於對40、75和104公里組的選手來說,蜈蚣崙的陡上路段只是前菜,重點是進入埔里深山後的技術段落,路線一路延伸至霧社、武界,中級山的山徑讓選手在享受該地美麗風景的同時,也必須隨時注意腳下的地形變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40、75和104公里組路線共同必經的一處檢查哨「橘子屋」,裡面住著一位已高齡84歲的原住民阿嬤,她除了提供房舍作為比賽補給點使用,還是當地少數仍記得武界前往埔里古道路徑的活歷史。
勇闖山林的越野馬拉松,是為半自助式比賽,多數路段皆在車輛難以前進的深山裡,因此想參加40公里以上賽道的選手,被要求需具有參與過ITRA相關賽事經驗,或是足夠的參賽資歷;若是沒有取得任何越野馬拉松相關積分的跑者,則會建議謹慎衡量自身各項條件後,提升訓練強度、備有必要裝備,從短程賽道開始小試身手。
會有這些規定,主因便是相較於平地跑動的馬拉松賽事,越野馬拉松難度和危險度提升許多,一時的不慎,任何意外狀況都可能發生,屆時救援難度也相當高。不僅跑者在比賽過程中需投入更多心力,對主辦單位來說,更是必須謹慎規劃所有細節的一場賽事。
這些充滿野性的山群,在福爾摩沙古道越野賽(Formosa Trail)創辦人羅培德(Petr Novotny)眼中,卻是一塊寶地,經過多年的探勘、比對舊地圖,更讓他發現一條被歲月遺忘的原住民古道。
根據國際越野跑協會(ITRA)規定,越野馬拉松賽道最多只能有30%人工路段,剩下70%皆須為自然路徑,相較一般馬拉松賽事多在平穩路面上跑動,越野馬拉松多數時間需在多變地形上前進,過程中每一步落腳都考驗著跑者對於眼前環境的評估。
登上蜈蚣崙主峰,還有綿延的山稜等著選手們。
直闖野性山林,挑戰自我
跟著Petr和他的妻子羅勃依婉(Eva Lobo)踏上舉辦於埔里的福爾摩沙古道越野賽路徑,只見進入山林賽道的入口處雜草叢生,需撥開綠色枝葉才能看到僅允許一人踩上的黃土範圍,坡度更是讓人必須手腳並用才能勉強攀上,為了前進,此時眼前的每一顆石頭、樹枝,甚至是雜草,都可以是你選擇攀附的輔具,因此主辦單位也在參賽前建議跑者參賽時準備一副手套,以備不時之需。
在這一小段坡度極陡的路段後,接著的是更難行走的小徑,此時不自覺身體會貼著山壁,因為在你身體的另一側便是懸空處,這時只得放慢腳步,感受山路的起伏,並琢磨踩踏的每一步,偶爾還需藉著身旁的自然植被出力,才能繼續往上爬。
參加福爾摩沙古道越野賽10公里組的選手,在經過數公里的平面道路後,進入山林的第一道關卡,便是這段直攻蜈蚣崙主峰的爬坡路段,雖然高度爬升僅200公尺,仍讓許多選手直喊吃不消。
除了蜈蚣崙,10公里和18公里組另外還會經過埔里知名景點——虎頭山飛行傘基地,許多選手會在這裡停下腳步,一覽埔里風光,或是拍上幾張照片,為這場賽事留下紀錄。
至於對40、75和104公里組的選手來說,蜈蚣崙的陡上路段只是前菜,重點是進入埔里深山後的技術段落,路線一路延伸至霧社、武界,中級山的山徑讓選手在享受該地美麗風景的同時,也必須隨時注意腳下的地形變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40、75和104公里組路線共同必經的一處檢查哨「橘子屋」,裡面住著一位已高齡84歲的原住民阿嬤,她除了提供房舍作為比賽補給點使用,還是當地少數仍記得武界前往埔里古道路徑的活歷史。
勇闖山林的越野馬拉松,是為半自助式比賽,多數路段皆在車輛難以前進的深山裡,因此想參加40公里以上賽道的選手,被要求需具有參與過ITRA相關賽事經驗,或是足夠的參賽資歷;若是沒有取得任何越野馬拉松相關積分的跑者,則會建議謹慎衡量自身各項條件後,提升訓練強度、備有必要裝備,從短程賽道開始小試身手。
會有這些規定,主因便是相較於平地跑動的馬拉松賽事,越野馬拉松難度和危險度提升許多,一時的不慎,任何意外狀況都可能發生,屆時救援難度也相當高。不僅跑者在比賽過程中需投入更多心力,對主辦單位來說,更是必須謹慎規劃所有細節的一場賽事。
校長兼撞鐘的Petr,連商品行銷也不假他人之手,在採訪中間利用時間拍起了宣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