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兩輪練習曲 一日往返城市與山海的驚喜
珍珠奶茶、台積電、鼎泰豐、夜市⋯⋯是外國人眼中台灣的經典印象,然而,台灣還有一項隱藏的優勢,仍罕為人知,但只要親身體驗過,往往稱其「超乎預期」,而他們,願意為此遠道而來!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是習慣生活在群山林立的島嶼上,台灣人的心境寫照。因著地質條件相當年輕,在台灣這座島嶼上,就有著超過七成的丘陵與山地,包括285座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這些山岳被壓縮在3萬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迫使平坦的西部人口稠密,卻也凸顯出了廣袤的自然環境。這使得,許多外國人來到台灣,往往會為其唾手可得的山林資源感到驚喜,但對於長年在此生活的台灣人來說,卻是不足為奇的日常景致。
稍具難度的台灣運動旅行
而想要探訪台灣的山林,再沒有比踩著雙輪馳騁在山野間,更能與自然融為一體,「騎單車,是最五感的體驗。」Michael McCreesh(中文名字陳睿昱)說。這名來自加拿大的台灣女婿,自創運動旅遊品牌「Taiwan Outdoors」,媒合許多渴望來台灣運動旅遊的西方人圓夢,雖然新創品牌未滿一年,業績卻蒸蒸日上。
這必須歸功於Michael在旅遊產業累積超過30年的功力。在長居台灣以前,除了故鄉加拿大,他還待過澳洲、拉脫維亞、倫敦等地,從事過青少年戶外教育、導遊領隊、旅遊產品行銷、旅遊雜誌等工作,雖然職務有別,但都不脫旅遊產業。
幾年前,為了讓孩子學習中文,他與太太回到台灣落腳,本身就喜愛戶外運動的他,自主在網路上分享詳細的台灣旅遊資訊,居然吸引到不少喜愛戶外運動的外籍人士瀏覽,並紛紛傳訊詢問,是否有推出相關的旅遊產品。
由於相比日本、泰國等旅遊大國,台灣的雙語旅遊資訊未達普及,不少旅遊景點甚至需要自駕抵達,這對不諳曉中文的外籍遊客來說,增添旅遊難度。Michael更進一步指出,對於運動旅遊(如健行、賞鳥、潛水、單車等等)愛好者來說,還必須安排租借單車、潛水裝備,或預約鳥類嚮導等事宜,而台灣的小型廠商或自營業者少有英文資訊,通訊軟體也與外籍遊客不同(如歐洲人習慣使用WhatsApp,台灣人則多用Line),讓來台自助運動旅行的困難度也就相對地高。
但這也成為他創辦Taiwan Outdoors的動力。Taiwan Outdoors就像一個hub,藉由與各領域的專業運動人士,還有諳熟外語的廠商合作,為遊客量身訂做專業的運動遊程。
白天登高山,晚上逛夜市
台灣的山林遊憩資源之豐,即便是台灣人,或許也不曾明晰地察覺到。加上便利的優勢,讓許多外籍遊客留下深刻印象。
動感旅行社創辦人鄭世賢,喜歡戶外運動的他,也常在國外單車旅行。從在大型的旅行社工作開始直到自行創業,他在運動旅遊的領域已經耕耘了十多年。連創業的logo都結合了單車把手造型的「動感」,主打的就是單車旅遊產品。
悉數台灣觀光優勢的他直言,「我們的地勢就像被壓扁的蛋糕,光是100公里的距離,就可以從海邊來到高山,不同的植被、地景、稜線的變化,是放眼其他國家都沒有的。」
而猶似呼應,Michael亦舉例,在多數國際觀光客都會落腳的台北,可以早上在台北的四、五星飯店醒來,直接到陽明山來一趟「如來神掌」(路線肖似手掌形狀的)的騎行挑戰,晚上就到饒河街夜市或西門町逛街,或是吃高檔餐廳,或上酒吧喝一杯;亦或是前一日還下榻在礁溪的溫泉旅館,隔一天就能直攻中部海拔2,000公尺以上的梨山,「世界上沒有幾個地方可以辦到。」
台灣人也許會想:「這有什麼好奇怪的呢?」然,所謂有比較有傷害,相比義大利、紐西蘭、瑞士等以單車旅遊聞名的國家,光是想騎一趟經典路線,就必須先花個一、兩日從都市移動到郊區,一趟單車旅程數動輒5~6天起跳。
雖然國際知名度仍不高,但論單車旅遊,「台灣絕對是top等級的。」Michael以其多年的經驗掛保證。
為旅途加分
除了豐沛的自然資源,以及高度便利性,台灣也有不少獨具的優勢,能為旅途加分。
好比若,雖然不比歐洲國家單車文化深厚,但在台灣各地觀光景點,自行車道其實堪稱普遍。並且,首善的大台北地區,共享單車相當普及,多條河濱自行車道,更是備受外籍遊客喜愛的騎行地點。
台灣的製造業也在其中盡了一份力。鄭世賢分享,不少歐美旅客,多需要由旅行社代為租借單車,「動感」主要為客人提供捷安特、美利達等台製單車,往往說到品牌,「可理解、可信賴」的品質,即能讓客人心領神會。
另,單車旅遊有不少眉角細節的講究,除了導遊,旅行社需要提供領騎、補給車(保母車),在用餐、住宿的地點,須同時考量到單車停放的需求,「大原則是,能有明確的指示與規範,讓旅客覺得不為難別人,但也不虧待自己。」台灣可圈可點的治安成其後盾,通常車輛只要依指示停放,「不太有單車被偷的困擾。」鄭世賢說。
長、短途旅客喜好、需求不同
根據鄭世賢觀察,主要來自日韓港澳星馬等亞洲國家的短線旅客,與來自歐美的長線旅客,在旅遊習慣與偏好上,略有不同。
亞洲旅客由於距台灣近,旅行天數多在3~5天不等,由於天數短,旅客多選擇自行攜帶單車來台。
而來自歐美的長線旅客,千里迢迢到亞洲一趟,天數最少10天半個月起跳,他們多會「順遊」多國,來台前後,也常前往日本或是泰國度假。為求移動上的方便,並不會攜帶單車,因此會交由旅行社打點。
並且,在高緯國家生活的歐美客,多會避開台灣燠熱的夏季,故10月至隔年4月是其旅遊旺季,而亞洲旅客則較不受此限。
而除了騎單車以外,亞洲客人較講究美食體驗,尤其日本旅客對於台灣知名的夜市文化饒富嚮往,歐美客人則偏好文化、歷史景點,如大稻埕、廟宇、原住民文化體驗。專業的旅行社會針對不同客群,適時地為客人在騎行途中安排不期之遇,能為行程帶來更多驚喜。
「包山包海」的經典行程
至於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台灣,該如何安排騎行路線?
因「台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Taiwan KOM Challenge)而聞名的賽道,是台灣最享譽國際的一條單車路線了。雖然全長不過105公里,但從平地花蓮七星潭一路攀升到海拔3,275公尺的台灣公路最高點的武嶺,沿途經過太魯閣的峽谷峭壁、碧綠神木、大禹嶺等景點,劇烈的風景變化與高度的挑戰性,曾獲法國自行車雜誌《Le Cycle》選為「全世界最艱難的10條」,也是「最美的50條」單車道。
「只要是平常有騎單車習慣的旅客,都會聽過KOM。」鄭世賢表示。「動感」所提供的遊程,短天數的騎行路線,便以這條路線為基礎,將其拆分為二天進行,中間安排在天祥過夜。行程終點會來到日月潭,除了不錯過台灣的經典景點,老少咸宜的環湖自行車道更能讓客人放鬆身心。最後再搭車回台中或直接返回台北,晚上安排客人逛逛夜市,即稱得上是滿載而歸的一趟旅行。
至於天數從十天開始起跳的歐美旅客,由於行程綿長,推薦以順時鐘環島一圈來移動。第一站先從台北的河濱自行車道「warm up」,還能順遊大稻埕老街。接著騎往東北角或水金九。再來,由宜蘭往台中武陵農場,下榻在國民賓館或富野渡假村。而後,由武嶺或大禹嶺經太魯閣,切往花東縱谷,東岸的原住民文化體驗是此地的亮點。最後,以屏東199縣道沿岸的海景作為小結。來到西岸後,多採跳點騎行,最後回到台北。鄭世賢說,這趟行程的重點在於「平衡」,能讓山景與海景均衡穿插,如此「包山包海」,足將台灣重點風光一網打盡。
「導演」一場台灣好行
鄭世賢喜歡用「腳本」來形容每一趟行程的企畫,他就像編劇,設想如何在台灣的舞台,為旅客搬演一期一會的寶島遊。
除了穩定服務國際旅客,近兩年,動感也與台北國際自行車展覽會合作,邀請來台參展的買家,以短短的一天半日,體驗台灣的單車文化。遊程之一是由南港展覽館出發,先到南港訪茶園,接著到以天燈著名的平溪,同時體驗礦業文化,最後抵達極東的三貂角。
之二是沿著河濱騎行,沿途將行經專供自由車的觀山練習場、彩虹河濱公園上的輪狀車練習場(Pump track)、北投適宜越野車的土坡場等地,想必作為單車業界人士的他們,必能對台灣的單車文化有所共鳴。這段路線,也會刻意經過大稻埕,還能看到建在洪氾區域而刻意加裝升降梯的社子島天德宮等景點,為旅途增添記憶點。
曾經有旅台多年的外籍人士說,台灣的美並不是迎面而來,而是必須主動前往,細細吟味、探索。或許,這也像極了台灣人婉轉卻熱絡的真性情。台灣很美,雖然少有舉世聞名的景點,但山、海、路,都在城郊咫尺之間,只要願意上路,就能聽見這首悠揚的「台灣練習曲」,在眼前,也在路上!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是習慣生活在群山林立的島嶼上,台灣人的心境寫照。因著地質條件相當年輕,在台灣這座島嶼上,就有著超過七成的丘陵與山地,包括285座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這些山岳被壓縮在3萬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迫使平坦的西部人口稠密,卻也凸顯出了廣袤的自然環境。這使得,許多外國人來到台灣,往往會為其唾手可得的山林資源感到驚喜,但對於長年在此生活的台灣人來說,卻是不足為奇的日常景致。
以單車騎行的方式,五感體驗台灣。(莊坤儒攝)
稍具難度的台灣運動旅行
而想要探訪台灣的山林,再沒有比踩著雙輪馳騁在山野間,更能與自然融為一體,「騎單車,是最五感的體驗。」Michael McCreesh(中文名字陳睿昱)說。這名來自加拿大的台灣女婿,自創運動旅遊品牌「Taiwan Outdoors」,媒合許多渴望來台灣運動旅遊的西方人圓夢,雖然新創品牌未滿一年,業績卻蒸蒸日上。
這必須歸功於Michael在旅遊產業累積超過30年的功力。在長居台灣以前,除了故鄉加拿大,他還待過澳洲、拉脫維亞、倫敦等地,從事過青少年戶外教育、導遊領隊、旅遊產品行銷、旅遊雜誌等工作,雖然職務有別,但都不脫旅遊產業。
幾年前,為了讓孩子學習中文,他與太太回到台灣落腳,本身就喜愛戶外運動的他,自主在網路上分享詳細的台灣旅遊資訊,居然吸引到不少喜愛戶外運動的外籍人士瀏覽,並紛紛傳訊詢問,是否有推出相關的旅遊產品。
由於相比日本、泰國等旅遊大國,台灣的雙語旅遊資訊未達普及,不少旅遊景點甚至需要自駕抵達,這對不諳曉中文的外籍遊客來說,增添旅遊難度。Michael更進一步指出,對於運動旅遊(如健行、賞鳥、潛水、單車等等)愛好者來說,還必須安排租借單車、潛水裝備,或預約鳥類嚮導等事宜,而台灣的小型廠商或自營業者少有英文資訊,通訊軟體也與外籍遊客不同(如歐洲人習慣使用WhatsApp,台灣人則多用Line),讓來台自助運動旅行的困難度也就相對地高。
但這也成為他創辦Taiwan Outdoors的動力。Taiwan Outdoors就像一個hub,藉由與各領域的專業運動人士,還有諳熟外語的廠商合作,為遊客量身訂做專業的運動遊程。
台北市區周邊有許多可用單車一天來回的景點,如圖中的新北市石碇老街。(莊坤儒攝)
白天登高山,晚上逛夜市
台灣的山林遊憩資源之豐,即便是台灣人,或許也不曾明晰地察覺到。加上便利的優勢,讓許多外籍遊客留下深刻印象。
動感旅行社創辦人鄭世賢,喜歡戶外運動的他,也常在國外單車旅行。從在大型的旅行社工作開始直到自行創業,他在運動旅遊的領域已經耕耘了十多年。連創業的logo都結合了單車把手造型的「動感」,主打的就是單車旅遊產品。
悉數台灣觀光優勢的他直言,「我們的地勢就像被壓扁的蛋糕,光是100公里的距離,就可以從海邊來到高山,不同的植被、地景、稜線的變化,是放眼其他國家都沒有的。」
而猶似呼應,Michael亦舉例,在多數國際觀光客都會落腳的台北,可以早上在台北的四、五星飯店醒來,直接到陽明山來一趟「如來神掌」(路線肖似手掌形狀的)的騎行挑戰,晚上就到饒河街夜市或西門町逛街,或是吃高檔餐廳,或上酒吧喝一杯;亦或是前一日還下榻在礁溪的溫泉旅館,隔一天就能直攻中部海拔2,000公尺以上的梨山,「世界上沒有幾個地方可以辦到。」
台灣人也許會想:「這有什麼好奇怪的呢?」然,所謂有比較有傷害,相比義大利、紐西蘭、瑞士等以單車旅遊聞名的國家,光是想騎一趟經典路線,就必須先花個一、兩日從都市移動到郊區,一趟單車旅程數動輒5~6天起跳。
雖然國際知名度仍不高,但論單車旅遊,「台灣絕對是top等級的。」Michael以其多年的經驗掛保證。
為旅途加分
除了豐沛的自然資源,以及高度便利性,台灣也有不少獨具的優勢,能為旅途加分。
好比若,雖然不比歐洲國家單車文化深厚,但在台灣各地觀光景點,自行車道其實堪稱普遍。並且,首善的大台北地區,共享單車相當普及,多條河濱自行車道,更是備受外籍遊客喜愛的騎行地點。
台灣的製造業也在其中盡了一份力。鄭世賢分享,不少歐美旅客,多需要由旅行社代為租借單車,「動感」主要為客人提供捷安特、美利達等台製單車,往往說到品牌,「可理解、可信賴」的品質,即能讓客人心領神會。
另,單車旅遊有不少眉角細節的講究,除了導遊,旅行社需要提供領騎、補給車(保母車),在用餐、住宿的地點,須同時考量到單車停放的需求,「大原則是,能有明確的指示與規範,讓旅客覺得不為難別人,但也不虧待自己。」台灣可圈可點的治安成其後盾,通常車輛只要依指示停放,「不太有單車被偷的困擾。」鄭世賢說。
長、短途旅客喜好、需求不同
根據鄭世賢觀察,主要來自日韓港澳星馬等亞洲國家的短線旅客,與來自歐美的長線旅客,在旅遊習慣與偏好上,略有不同。
亞洲旅客由於距台灣近,旅行天數多在3~5天不等,由於天數短,旅客多選擇自行攜帶單車來台。
而來自歐美的長線旅客,千里迢迢到亞洲一趟,天數最少10天半個月起跳,他們多會「順遊」多國,來台前後,也常前往日本或是泰國度假。為求移動上的方便,並不會攜帶單車,因此會交由旅行社打點。
並且,在高緯國家生活的歐美客,多會避開台灣燠熱的夏季,故10月至隔年4月是其旅遊旺季,而亞洲旅客則較不受此限。
而除了騎單車以外,亞洲客人較講究美食體驗,尤其日本旅客對於台灣知名的夜市文化饒富嚮往,歐美客人則偏好文化、歷史景點,如大稻埕、廟宇、原住民文化體驗。專業的旅行社會針對不同客群,適時地為客人在騎行途中安排不期之遇,能為行程帶來更多驚喜。
「包山包海」的經典行程
至於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台灣,該如何安排騎行路線?
因「台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Taiwan KOM Challenge)而聞名的賽道,是台灣最享譽國際的一條單車路線了。雖然全長不過105公里,但從平地花蓮七星潭一路攀升到海拔3,275公尺的台灣公路最高點的武嶺,沿途經過太魯閣的峽谷峭壁、碧綠神木、大禹嶺等景點,劇烈的風景變化與高度的挑戰性,曾獲法國自行車雜誌《Le Cycle》選為「全世界最艱難的10條」,也是「最美的50條」單車道。
「只要是平常有騎單車習慣的旅客,都會聽過KOM。」鄭世賢表示。「動感」所提供的遊程,短天數的騎行路線,便以這條路線為基礎,將其拆分為二天進行,中間安排在天祥過夜。行程終點會來到日月潭,除了不錯過台灣的經典景點,老少咸宜的環湖自行車道更能讓客人放鬆身心。最後再搭車回台中或直接返回台北,晚上安排客人逛逛夜市,即稱得上是滿載而歸的一趟旅行。
至於天數從十天開始起跳的歐美旅客,由於行程綿長,推薦以順時鐘環島一圈來移動。第一站先從台北的河濱自行車道「warm up」,還能順遊大稻埕老街。接著騎往東北角或水金九。再來,由宜蘭往台中武陵農場,下榻在國民賓館或富野渡假村。而後,由武嶺或大禹嶺經太魯閣,切往花東縱谷,東岸的原住民文化體驗是此地的亮點。最後,以屏東199縣道沿岸的海景作為小結。來到西岸後,多採跳點騎行,最後回到台北。鄭世賢說,這趟行程的重點在於「平衡」,能讓山景與海景均衡穿插,如此「包山包海」,足將台灣重點風光一網打盡。
「導演」一場台灣好行
鄭世賢喜歡用「腳本」來形容每一趟行程的企畫,他就像編劇,設想如何在台灣的舞台,為旅客搬演一期一會的寶島遊。
除了穩定服務國際旅客,近兩年,動感也與台北國際自行車展覽會合作,邀請來台參展的買家,以短短的一天半日,體驗台灣的單車文化。遊程之一是由南港展覽館出發,先到南港訪茶園,接著到以天燈著名的平溪,同時體驗礦業文化,最後抵達極東的三貂角。
之二是沿著河濱騎行,沿途將行經專供自由車的觀山練習場、彩虹河濱公園上的輪狀車練習場(Pump track)、北投適宜越野車的土坡場等地,想必作為單車業界人士的他們,必能對台灣的單車文化有所共鳴。這段路線,也會刻意經過大稻埕,還能看到建在洪氾區域而刻意加裝升降梯的社子島天德宮等景點,為旅途增添記憶點。
曾經有旅台多年的外籍人士說,台灣的美並不是迎面而來,而是必須主動前往,細細吟味、探索。或許,這也像極了台灣人婉轉卻熱絡的真性情。台灣很美,雖然少有舉世聞名的景點,但山、海、路,都在城郊咫尺之間,只要願意上路,就能聽見這首悠揚的「台灣練習曲」,在眼前,也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