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怒火推翻政權:尼泊爾變天是對誰的警告?

尼泊爾政府今年9月初以「未完成註冊」為由,封鎖包括:Facebook、YouTube與X在內的26個社群平台,試圖展現管控力道。卻沒想到,這道禁令點燃了年輕世代長期積累的不滿。短短一週內,抗議迅速升級成為全國暴動,至少造成51人死亡、1,300人受傷,並迫使共產黨籍總理奧利(K. P. Sharma Oli)與總統保德爾(Ram Chandra Poudel)相繼下台。如今,這場「Z世代革命」的影響,已遠遠超出尼泊爾本身,甚至成為全球威權政府的一面鏡子。

尼泊爾深層問題:青年失業與體制腐敗

9月4日,尼泊爾政府突然宣布封鎖26個社群平台,理由是相關業者未在期限內完成註冊,違反當地法律規範。唯獨TikTok等中國平台倖免於難,引發輿論質疑其中的政治動機。而這道禁令對於長期仰賴社群作為資訊交流、求職與獲得收入的年輕人而言,等同切斷了生活管道。

社群禁令只是最終的導火線,尼泊爾更深層的問題在於長期積累的經濟困境與政治腐敗。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尼泊爾15至24歲青年失業率約20%,82%的勞動人口屬於非正式就業,每天約有2,000人被迫出境到中東與東南亞做低薪苦工,把微薄的收入寄回國內養家,匯款甚至占到國內GDP的三分之一。

與此同時,政客子女卻在社群平台上炫耀名車與奢侈品,激化了年輕人的相對剝奪感。TikTok上「#NepoKids」(權貴二代)等標籤,奢華炫富的影片不斷流傳,更突顯精英階層與普通民眾生活的巨大落差,不但成為凝聚怒火的話題,也摧毀了普通百姓對社會、對國家最基本的信任。

當官二代們在社群上炫耀名車、名錶,享受錦衣玉食時,貧富懸殊的對比在短影音的放大下變得更加刺眼,也讓多年累積的民怨瞬間沸騰。

親中政權瞬間崩解:印中勢力重新洗牌

抗議很快失控。9月8至9日,示威者衝入國會大樓並縱火,總理奧利的官邸與多名政要住宅接連遭到攻擊,前第一夫人奇特拉卡爾(Rajyalaxmi Chitrakar)更在火場中不幸身亡。警方無法有效控制局勢,軍隊則選擇保持中立,並未全面介入鎮壓。政權的合法性因此在短時間內崩解。

9月9日,奧利宣布請辭,承認需要「尋求政治解決方案」。不久之後,總統保德爾也辭去職務。在政權真空之際,前首席大法官卡爾基(Sushila Karki)被年輕人以線上投票方式,推舉為臨時總理。

卡爾基是尼泊爾史上首位女性大法官,以反貪腐形象著稱,並受到Z世代群體的支持。她的上任,象徵著改革的期待,也表明抗議群眾希望以「清廉」作為政治重建的起點。然而,卡爾基同時也面臨現實挑戰:如何在短時間內修補分裂、重建信任,將考驗她的政治手腕。

尼泊爾政局的突變也牽動周邊大國。印度長期將尼泊爾視為勢力範圍,如今政權更替,勢必引發新一輪外交角力。對北京而言,則是失去了一位親中的總理,等同於「戰略緩衝地帶」出現裂縫。

尼泊爾示範:威權政府的共同困境

尼泊爾Z世代為什麼能成功?

1.軍隊中立:當示威者衝入國會時,軍隊選擇保持中立,沒有血腥鎮壓,讓政權失去了最後一道防線。

2.腐敗根深:青年失業、貪腐橫行、貧富差距懸殊,這些深層結構性問題早已讓政權失去了合法性。

3.社群動員:社群媒體不僅是發洩不滿的平台,更是串聯、組織與動員的利器。

尼泊爾「Z世代革命」的戲劇性,更在於它推翻的正是長期「親中」的共產黨政府。總理奧利在8月底才風光訪問北京,出席習近平主持的閱兵與上海「一帶一路」會議,展現與中共的友好關係。未料,短短數日後,他就在國內的怒火中倉皇下台,被網友訕笑是因為參加閱兵,沾染晦氣導致丟掉政權。

尤其,尼泊爾的社會結構與中國有驚人相似之處:高青年失業率、貪腐、權貴子女炫富,以及政府對社群平台的箝制。不同的是,中共仍掌握嚴密的公安與武警體系,能在第一時間壓制抗議。

然而,尼泊爾親中政權瞬間垮台的效應,目前仍在蔓延。不少中國網友都忍不住提問:「下一個會不會是中國?」「這種好事什麼時候輪到我們?」相信這些半開玩笑的討論,已足夠讓中南海感到不安。

Z世代革命:社群媒體與青年怒火不可小覷

對印度而言,尼泊爾的變天則提供了一個新的破口,讓新德里得以重新鞏固在南亞的主導地位,以抵消北京在當地的滲透。印中兩大國未來在尼泊爾新政局的勢力拉扯,將是繼續追蹤觀察的重點。

尼泊爾的未來仍充滿挑戰,新上任的臨時政府能否平息民怨、重建信任,仍待觀察。然而,這場由年輕人發起的革命已向全球傳達出一個訊息:在數位時代,當政府切斷人們的數位連結時,也等同切斷了人民對政權的最後一絲信任。這也不難理解,為何美國總統川普上任至今,始終對是否「嚴格禁止」TikTok,抱持謹慎保守的態度。

不過,這場尼泊爾的「Z世代革命」更直接的意義是,它證明了任何試圖透過壓制與謊言換取穩定的政權,都可能在社群媒體與青年怒火的衝擊下,一瞬間土崩瓦解。這樣的訊息,值得所有威權體制引以為戒。




【本文摘自《看》雜誌第271期,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watchinese.co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看》雜誌 第271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