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川味即食料理 「蔬味平生」用美味翻轉素食印象

談起自家素食品牌,張力仁對口味自信滿滿。2019年成立「蔬味平生」,提供素食料理的張力仁,其實是食品工廠「素味香」二代。從小吃素的他發現,身邊的朋友都對素食相當陌生,事實上,除了信仰因素,素食可以是美食的新選擇。

這樣的想法,正好呼應台灣素食市場的快速成長。截至2024年,政府估計台灣素食人口約占13%,素食餐廳數量超過6,000家,市場潛力十足。然而素食餐飲僅占整體餐飲業的2.7%,顯然有蓬勃發展的空間。

張力仁帶領「蔬味平生」讓更多人喜愛素食。葉俊宏攝影


企業轉型》從素食代工廠至品牌經營

素味香食品以代工起家,每到過年產線即加倍忙碌,張力仁自2013年開始主導參展,動了想建立自有品牌的念頭。他認為,唯有品牌才有自我標識,才能讓更多消費者看到你。

直到2016年,張力仁在一次展覽中遇到轉機。當時他在食品展遇到一位從南美洲轉機兩地、飛行超過20小時前來的買家。對方對素食產品興趣濃厚,卻在多數攤位前撲空,直到張力仁主動用英文和他打招呼並親切解說,對方最後順利下了一整個貨櫃的訂單。

「我們的產品他什麼都沒試過,就坐下來說要這個、那個。有些我沒做過,但憑著經驗我相信自己做得到。」對方從原料、包裝,到logo,全是從零開始,「連品牌名稱都是我們幫他想。」

順利取得大訂單,此次參展經驗讓張力仁印象深刻,不僅驗證國際市場對素食的渴望,也給了他轉型的勇氣。蔬味平生於是從單純的素食代工廠,跨出品牌經營之路。

張力仁和太太唐糖希望翻轉一般人對素食的偏見,和消費者建立信任關係。蔬味平生提供


缺觀念理解》素食市場須逐步建立信任

突破框架真正的挑戰卻不是技術,而是市場上觀念的門檻。張力仁提到:「台灣素食產業不是缺產品,是缺觀念的建立。不少素食者對價格、包裝甚至品牌缺乏理解。」

這樣的認知落差,根源於過去以宗教素為主的素食文化。長輩多數因信仰吃素,習慣節儉生活,不求口味、包裝和品牌價值。

甚至有素食者向他反應,原料單價低,為什麼要賣這個價錢?這是許多素食品牌共同面對的現實,事實不僅原料,工廠、團隊的經營,從產品口味研發、產品量化的技術、建立SOP、冷凍保鮮的成本、行銷推廣樣樣都需專業,不是煮一道菜那麼簡單。

張力仁提及,「蔬味平生」曾經在素食論壇被炎上,因為三杯猴頭菇裡添加米酒,但通常傳統吃素者不能喝酒。即使產品包裝已明確標示含米酒,也強調酒精早在烹煮過程中揮發,卻還是引起爭議。

之所以有爭議,本質上是對素食的觀念不同。然而面對質疑,堅定做品牌和社群,長期累積的信任,則讓粉絲願意主動為品牌留言發聲,指出米酒是料理的一部分,且烹調過程早已揮發。張力仁因此更加堅信,不能期待所有人一開始就理解你,必須逐步建立信任。

蔬味平生明星商品「脆蔬棒棒腿」。蔬味平生提供


以川味為特色》開發冷凍蔬食即食商品

面對素食在台灣的宗教色彩與刻板印象,張力仁認為,唯有做出豐富變化,讓吃過「蔬味平生」素食料理產品的人,願意不斷再吃,自然而然就可打破舊有框架。

原來的素食者已有很多廠商在服務,「我們想拓展素食市場,針對有潛力的人群進行精準溝通。」這群人雖沒有吃素習慣,但重視健康與環境,因為瘦身、健身等因素,願意一週吃好幾餐素食。

張力仁描繪他們對素食的期待:與傳統不同,這群人吃素更因為好吃、想吃,蔬味平生選擇用料理的口味進行說服:「這是一道好吃的菜,剛好它是素的。」

於是張力仁和太太唐糖打造出貼近現代人需求的口味。他認為,素食不應該是過年或節慶才吃,而是成為他們的日常生活。

可以落實這樣的理念定位,來自兩人在產品線的創新──素食即食調理包。蔬味目前約有七、八成產品皆為即食,只要加熱就可食用,包括糖醋雞丁、三杯猴頭菇、梅干扣肉,還有南瓜濃湯、蔬果咖哩即煮醬等料理。

沒有時間料理,即食調理成為現代飲食的趨勢。據報導台灣冷凍調理市場五年內翻倍成長,這兩年平均約吃掉450億元冷凍調理食品,其中蔬食比例逐年攀升。

「蔬味平生」不僅製作冷凍調理包,更將「川味」發揮極致,成為品牌的差異特色。麻婆豆腐、川味酸菜魚,和以甘蔗棒取代骨頭的「蔬脆棒棒腿」,都是他們的招牌。蔬脆棒棒腿更在上架第一週就接到超過200通電話詢問,至今年銷破十萬隻。「我不希望大家偶爾吃一下,要讓他們想到川味蔬食,就想到我們。」

這些商品藏著兩人無數次的嘗試與挫折,張力仁笑著說:「我老婆以前吃葷,連煎荷包蛋都不會。」現在則能針對每道菜仔細調整配方、選料與製程,確保冷凍後仍保有風味與口感。為了讓品質穩定,工廠也導入標準化流程,每道菜都從小批做到量產,精準拿捏比例。

料理連結家人》聯名金牌主廚年菜一炮而紅

直到2023年推出素食年菜,讓「蔬味平生」真正成為更多家庭的選擇。

張力仁表示,當年沒有特別開發年菜,只是將既有產品搭配販售,效果驚人。好成績給了團隊信心,也讓蔬味平生決定推出自家系列年菜。

2024年過年,蔬味平生與金牌蔬食名廚林聖智主廚聯名。林聖智曾拿過24個比賽金牌,是蔬食界的知名新星。年菜推出一週內湧進爆量訂單,供不應求。他笑著回憶,黑貓物流甚至收件到過年的最後一刻,幾乎全員動員出貨。

年菜銷售的成功,除了口味、包裝與價格,更重要的原因是蔬味平生精準掌握了消費者輪廓。張力仁指出,高達54%的消費者是年輕世代,是因為家中長輩而購買素食年菜,原因是想「和長輩一起過年吃飯」。這樣的情感訴求也落實蔬味平生的核心價值,就是用料理連結家人。

年菜的後續口碑,也為品牌拉高回購率。蔬味平生過去回購率不高,透過產品線持續迭代、年菜口碑的累積,加上蔬脆棒棒腿等明星商品,刺激消費者不斷回購。

這些好成績,也讓「蔬味平生」獲得與全聯、家樂福、大潤發等通路的合作機會,除了官網和蝦皮賣場,打開了大賣場的零售通路。

未來計畫》推出新系列和行動餐車

張力仁回想2012年開始回家幫忙,2013年正式投入素食產業,坦言回雲林後才開始學習。張力仁刻苦待在工廠三年,就為了找到純素食品製程中,能兼顧口感與營養的關鍵參數。「品牌與生產若無法同步,很容易讓品質失控。」從口味研發到標準化,每一步都靠自己與團隊慢慢摸索。

張力仁提及,父親並非餐飲出身,曾做過裝潢、保險等行業。外婆退休後,留下早期為法會與道場所準備的雞、魚、三牲造型的素食模具,父親才開啟了這段延綿三代的素食旅程。

深耕雲林50年,外銷到22個國家,擁有自有100%全素產線工廠的「蔬味平生」,已是台灣的蔬食料理專家。

未來蔬味平生將持續在每季推出新品,並結合分眾市場,包括老年適口、健身族低熱量系列,擴大蔬味平生的服務面向。同時也計畫逐步拓展行動餐車或實體店面據點,用更靈活多元的方式,讓新的消費群體接觸到素食。

從品牌創立初期的每月3,000元業績,到2023年達成800萬,2024年翻倍至1,800萬,2025年瞄準3,500萬,每一個里程碑都是信任的累積,靠著獨特川味和難忘的口味,成為更多家庭的新選擇。

採訪尾聲,張力仁笑著詢問:「你們吃過真的很好吃的素食嗎?如果沒有,這一餐試試看,從蔬味平生開始。」


【本文摘自《看》雜誌第271期,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watchinese.co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看》雜誌 第271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