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胖≠血管健康:從張晉的生死劫看臭氧療法如何重塑血管活力

2025年4月,武打明星張晉在新加坡度假時突然覺得胸口劇痛、面色青紫,瀕死感席捲全身。緊急就醫後,發現他的冠狀動脈已經堵塞近80%,之後隨即接受了心導管支架手術,才脫離了危險。令人驚訝的是,這位以「武英級運動員」身份著稱的硬漢,常年保持高強度訓練且體型精瘦,卻險些猝死於冠心病。更諷刺的是,發病前兩次心電圖均顯示“一切正常”,掩蓋了血管內持續惡化的危機。張晉的經歷,讓我們看到另一個亞健康存在的事實,不胖≠血管健康,身體強健≠無健康風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血管堵塞的隱匿性
1. 三次警報,兩次誤判
發病前三個月,張晉已兩次突發呼吸困難,但常規心電圖未發現異常。第三次在新加坡發作時,他強忍胸痛半小時,返回香港後確診左冠狀動脈前降支嚴重狹窄。一般來說,若血管狹窄未達缺血臨界點(通常>70%),或存在側支迴圈代償,心電圖結果可能完全正常。
2. 非典型症狀的致命誤導
蔡少芬回憶,張晉發病時“喘不上氣、無法動彈、面色發青”,她最初誤判為感冒。事實上,心臟病發作只有30%的症狀是典型胸痛,更多的狀況是氣促、牙痛、上腹痛、背痛或是無力出汗為信號。張晉前兩次的呼吸困難就是容易被忽視的非典型症狀。
3. 運動健將的血管危機
張晉的案例顛覆了公眾認知:武打演員因長期劇烈運動,心血管承受超常人3倍的切割力。高速血流在血管分叉處衝擊管壁,易造成微小裂傷,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趁機沉積形成斑塊。即便不胖、血脂正常,若存在代謝異常或高鹽高油飲食,血管仍會悄然堵塞。
二、為何“瘦子”也會血管硬化?
1. 血管損傷的三大原因
●血流動力學壓力:劇烈運動加速血流,血管內皮持續受衝擊損傷。
●氧化應激與炎症:自由基攻擊血管壁,誘發慢性炎症,促使斑塊形成。
●隱性代謝異常:部分人群因基因缺陷,瘦體型仍可能出現高血脂、胰島素抵抗。
2. 被忽視的“健康指標”
張晉喜歡吃重慶火鍋,食物中攜帶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超高,長期食用,才是血管硬化的核心推手。研究顯示,LDL-C>2.6mmol/L時,動脈粥狀硬化風險顯著上升,而一般的常規健檢常常因為“總血脂正常”掩蓋了風險。
三、臭氧療法:血管的“化學清道夫”
除了一般的生活方式調整,帶血管阻塞或是硬化的治療,就是血脂的控制,血壓的控制,抗血小板凝結藥物等,並沒有什麼積極的治療方法,三氧或是臭氧治療,是一個比較有效的新型療法,可以起到不錯的效果。他的特點有以下幾種:
1. 淨化血液,降解脂質斑塊
臭氧(O₃)與血液混合後生成過氧化氫和脂質過氧化物,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使其易被巨噬細胞吞噬清除。同時啟動肝臟代謝通道,加速膽固醇轉化為膽汁酸排出,從源頭減少血管垃圾。
2. 恢復血管彈性與血流
臭氧能刺激血管內皮細胞釋放一氧化氮(NO),擴張微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臨床數據顯示,治療後可降低血黏度47%,紅細胞攜氧能力提升300%,挽救缺血心肌與腦組織。
3. 啟動抗氧化防禦系統
通過誘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中和自由基,阻斷“炎症-氧化-斑塊”惡性循環。德國研究證實,臭氧治療使冠心病患者脂質過氧化水準下降32%,總抗氧化能力提升57%。
▶療效:
●溶解血栓:青島病例顯示,腦中風患者經10次臭氧自血療法(每次100-200ml血液處理),血流速度改善率達89%,頭痛、乏力症狀緩解。
●逆轉硬化:動脈超音波顯示,臭氧療程後頸動脈斑塊厚度減少0.8-1.2mm,血管內皮功能恢復彈性。
●防復發:西班牙臨床試驗中,95%的腦中風患者接受臭氧輔助治療後,3年內再發率降低至4%(對照組為21%)。
四、超越支架的終身保衛戰:臭氧療法的精准應用
適應症:冠心病、血管硬化,血管斑塊,腦中風後康復、三高患者血管保護。
禁忌症:甲狀腺功能亢進、G6PD缺乏症(蠶豆病)、心肌梗塞急性期。
療程:初始每週1次,每次6 個迴圈,10次為一個療程;療程後,維持每月1次,濃度控制在40-50μg/ml。
血管健康,從破除認知誤區開始
張晉含淚感慨:「人面對死亡才知恐懼,一閉眼就會離開最親的人。」他的生死教訓揭示:血管年齡是真正的生命計時器。臭氧療法的利用氧化─抗氧化雙向調節能力,為血管軟化尋找了一條解決之道,簡單的治療方式,讓我們可以更健康,更長壽,與同道者一起努力。

陳世棟醫師
從事醫療工作多年,是義大利DEKA公司激光溶脂國際訓練講師及以色列ALMA(深藍)國際訓練講師,為中國整形美容外科學全書《微創美容外科學》編者之一,也是台灣美容醫學醫學會理事及美容外科教育長,長期從事醫學美容臨床及教學工作。本身有外科、內科及醫學工程專業背景,專研於先進的醫美技術開發,在激光溶脂、自體脂肪移植、幹細胞治療、端粒酶抗衰老治療及複合式無痕微整形等都有非常精湛的研究。
更多精采內容請至《醫美時尚》官網 www.dr-beauty.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