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珍滾滾紅塵 夏珍

烤著生命之火取暖

雜誌的命運比書籍「坎坷」,為什麼從古至今,就是有人樂此不疲,甚至不待人坑害都要辦雜誌呢?

「要害一個人, 就叫他辦雜誌。」這是台灣從早年流行到現在的說法。早年辦雜誌風險極高,除了盈利的風險,最重要的當然是政治上的風險;如今辦雜誌再無政治風險,盈利風險卻遠遠高過當年。

特別是在網路興起的年代,「紙本衰世」已成定論,還有人肯守著老祖宗的「書紙文明」,要把人生的酸甜苦辣賢智蠢愚盡留頁面,這分心,差不多就像是埋下時空膠囊,以待來者。

雜誌比書籍的風險更高,自有文字以來,不論承載文字的是甲骨、竹簡或帛或紙,人類留下「紀錄」就是以傳後世,「書籍」做為文明的載體,其源流發展與其技術同步,「古籍」甚至已經創造出「版本學」,歷久而不衰。

想像三、五十年後,大多數的文字都上載到網路伺服器,書籍的存在大概就會像古玩珍藏般,成為價昂的存在。

一方面,知識透過網路打造出一個完全平等的社會,在這裡任何知識不再是政商貴冑獨享,另一方面,古籍或珍本﹙不一定是老書或老版本,只要印製精美就是﹚將成為人們享受知識之外的收藏品;再想像三、五百年後,會不會有任何莫名的災難摧毀了網路巨大的伺服器,或我們熟悉的雲端,人類的文明與智慧,還是要從典籍中重啟?

每每念及此,早已經習慣於網路的我,竟然無比嚮往起那個沒有電腦的年代,不論是古代的或者是未來的。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期【魅麗雜誌 100期/ 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