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之光 陳偉殷×倪福德

陳偉殷與倪福德,兩位東西強投日前先後返台休假,Esquire邀請他們換下球衣演繹時尚,同時暢談旅外生涯點滴。一位是台灣史上第4位年薪破億的旅日球員,一位是首位自中華職棒轉戰美國登上大聯盟的選手,風光背後實則經歷了連串的試煉考驗,為「成功的開端是由戰勝自己開始」這話做了最淋漓的示範!


「來,兩個人站靠近一點。」拍攝現場,攝影師調整著兩個人在鏡頭裡的位置。
「近一點?沒問題!」倪福德說,然後相距原本有三個手肘長的兩人,往彼此走去,愈來愈靠近,最後故意抱在一起。「太近了啦!」攝影師又氣又好笑,工作人員也被這兩個人的戲謔舉動逗得開心,攝影棚裡渲染出一片歡樂。倪福德「冷面笑匠」的名號果然不是蓋的。

Esquire(以下簡稱ESQ):在美國與在台灣打球的感覺有何不同?
倪福德(以下簡稱倪):棒球是美國文化的一部分,完全滲透入美國人的日常生活,可以輕易感受到他們對棒球的熟悉和喜愛。每場比賽都湧進了大量球迷,球場內聲音震耳欲聾,是最直接的感受。除此之外,就打球的本身並沒有不同。有人要我比薪資與福利,但是因為美國與台灣的棒球文化和環境在根本上就不同,我不會放在同一個天秤上比較。


ESQ:是否有感覺特別辛苦的時候?
倪:職棒這條路原本就比較難走,所以根本不去考慮辛不辛苦這因素,既然決定走這條路,遇到什麼都是由自己來接受、去面對而已。遇到不如意的事,心情難免低落,但這心情起伏也不至於過大,因為不能說狀況好是一個樣子,狀況不好是另一個樣子。要懂得去駕馭自己的情緒,這是我從小打球自己慢慢經歷過來的體會與經驗,如今知道怎樣在狀況不好或低潮的時候去調整。比方透過自我對話,讓自己找到能跨越橫亙在眼前困阻的方式。


ESQ:你對成功的定義?
倪:目前為止我沒有想到過這兩個字,成功對我來說還太遙遠,我不認為自己現在的狀況是最好的。很多人對我說:你已經成功了,但對我而言並不是,這不過是一個開始,我只想享受這個當下。就像是很多人想開店,終於開店了,就會有人恭賀說:恭喜啊,開店了,成功了。但開店不是成功,而是一個開始,未來如何還未知,這條路還沒走完。我的心態是,永遠都要努力去躍升,不要以現在的成就及地位滿足,以為這樣就可以了,就不用再進步了,然後慢慢怠懈,這是心態的問題。人生就是不斷的經歷、學習和提升自己的過程。

快門閃啊閃,陳偉殷的姿勢、表情都不錯,但仍有微微緊張感。我們心生一計決定給他一顆棒球把玩。這招果然有效,球一入手,陳偉殷整個人都活了起來,瞬間忘了是在拍照。只是簡單的拋接,球卻像是有生命一樣,聽話地任他操控。


ESQ:新合約是如何談定的?透過經紀人嗎?
陳偉殷(以下簡稱陳):合約是由我自己和公司談的。2004年我來到日本後,從第一年開始都是自己和球隊接洽,如今也是這樣。不找經紀人是不想有「表現好了就端出架子」的印象。多年來球隊都很照顧我,我希望是在融洽的情況下繼續合作,萬一談不攏再找經紀人來談也不遲。沒想到球隊給了我一個比我預期還要高的薪水。


ESQ:球隊裡誰是你的麻吉?
陳:吉見一起和中田賢一。我和吉見一起同時升上一軍,和他最相熟。中田則是自加入中日龍後就一直相處的不錯。春訓和秋訓時,宿舍是兩個人一間,我和他們兩個分別當過室友,三個人的個性很類似,也都是較年輕一輩。我們三個人也不會互相比較,沒有那種競爭感覺。


ESQ:薪水也沒有比較嗎?
陳:不會,沒有那種誰成績好薪水高的那種比較。球隊給我高薪可能考量我是外國人,異地打球比較辛苦。談薪水時,我和吉見還彼此討論,他估計落點應該在8千萬,我想說那我可能比吉見少個幾百萬這樣。因為他的勝場勝投比較多,我的薪水應該較低。他先進去談,我就去別處殺時間,結果當我返回時發現他已經好整以暇在喝咖啡,說他不到15分鐘就談完了,我進去談也是意外地順利。


ESQ:聊聊手臂受傷那段時間吧……
陳:手受傷後,我曾掙扎到底要不要開刀,開刀不見得會好,不開刀則要改姿勢,改姿勢之後也不見得會比較好,兩種選擇都有很多未知性。猶豫了兩個月,最終選擇開刀。球團說:今年給你開刀、明年給你復健、後年就看你有沒有成績,沒有成績我們就不續約了。那段復健的日子,對我來講非常苦。因為做復健時都是一個人,很孤單,而未來能不能投球就看這段時間,我很認真復健,體能訓練比隊友多一倍以上。而這段過程磨練我的心性,過去我性子較急躁,後來耐性確實較好。



本期其他文章
前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