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溝通 陳偉殷



不經意中就能看到他,羅列時尚、運動、人文經濟雜誌與新聞節目,陳偉殷,似乎成了台灣之光的一種行為模式與解決方法,沒有人人口中「殷雄」的刺眼光芒,反在他身上看到更多厚實感(當然身型上也是)。放下手機,準備妥當,已經似乎是習慣了的流程,開始我們跟陳偉殷的溝通。

留在球場上的成功

自國小四年級開始接觸棒球到2012年正式入足美國職棒大聯盟,除了在球場上的不放棄,18年來一路支持他生存下來的是:「跟朋友很好地相處,就是比較不會拘束」。剛開始沒聽懂意思,以為純粹是一群好哥們的情感延伸,直到他後來繼續說:「對我來講今天的成功就是在球場上而已,私底下跟我盡量會比較少談到球場上的事情」。講的是角色互換,在這個年紀剛剛好會遇到的關卡之一,想想其實也真的無須一書再書陳偉殷的豐功偉業,因為不管16場勝投的細節為何,他還是那個高雄出身的80後么兒,私下喜歡打電動,打高爾夫球的大男孩,遠距離戀愛終修成正果的好老公和幫兩個兒子拼樂高當玩具的好爸爸。

想到從台灣,日本,再到美國,受傷、復健再到復原,一定覺得會有些適應多重環境的困難性,他想了想:「主要是語言吧!其他還好耶,大家球員相處其來差不多,沒有特別的感覺」。提問、回答、結論就是這樣,靦腆地笑著,他就是有那種渾然天成只想做好一件事情的天賦。

溝通 溝通 再溝通

之所以提到語言跟溝通方式,和他觀察到的三地不同環境難免有些相關,「台灣、日本比較重長輩制的禮節,美國比較隨興一點」。面對台灣球隊上往往教練講的東西是唯一,教練說什麼就做什麼,「對現在的社會來講,不是教練講的東西一定是對的,他所講的東西應該是說他所經歷過的東西是怎麼樣,然後會讓每位選手知道現在所遇到的問題是怎麼樣,讓大家有更多的意見,意見出來會有更好的結果。」

原因多少歸咎於一些教育體制的不同,但他自己也說:「我直到在日本自己受傷之後,才開始學著跟教練溝通,如果你沒有透過這些聊天方式,你永遠找不到答案」。當然這不只是一兩年就能得到的結果,「剛開始有點困難,不知道要怎麼問,畢竟聽答案永遠都是最快的,但是由你去發問的時候才是最難的」。不清楚就要提出心中的質疑,放下是否專業的面子問題,「不管在球場上或私底下都應該要這樣」,被他這麼一說,似乎溝通已儼然晉身為這個世代的重要關鍵字。

更多詳細內容 敬請參閱
188期 men's uno
官網:http://tw.mensuno.asia/
粉絲專頁:http://www.facebook.com/mensuno.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