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肢體語言大全!從尾巴、耳朵、姿勢看懂牠的情緒信號
火報記者 張舜傑/報導
許多飼主都希望能更了解自家貓咪的心情,卻常被牠們忽冷忽熱的反應弄得一頭霧水。其實,貓咪早就用「身體語言」在和人對話——從尾巴的擺動、耳朵的方向到姿勢變化,都藏著豐富的情緒訊號。
1. 尾巴:最直白的情緒指標
當尾巴高高豎起、末端微彎時,代表牠感到放鬆而友善;若尾巴垂下甚至夾在腿間,則意味著害怕或緊張。當尾巴快速左右甩動時,別誤會牠在開心,其實那是煩躁或警告的信號。若尾巴炸開、整隻蓬起,則多半是受到驚嚇,準備防衛或逃跑。

2. 耳朵:心情的方向盤
當貓咪的耳朵向前、豎立時,代表牠對環境感到安心、充滿好奇;若耳朵往兩側攤平,表示開始警戒或不安。當耳朵完全往後壓時,意味著牠進入防衛狀態,可能正害怕、焦慮或準備攻擊。若耳朵不斷轉動,代表牠正密切注意周圍聲音,神經處於緊繃。
3. 眼神與瞳孔:情緒的窗口
貓咪的眼睛能透露出牠的情緒強度,當瞳孔細長時,通常處於放鬆、平靜的狀態;而瞳孔放大,則代表牠可能興奮、害怕或受到強烈刺激。
若牠盯著你並慢慢地眨眼,象徵信任與愛意。相反地,若牠避開眼神接觸或緊盯不放,都表示牠正在觀察、評估是否安全。
4. 姿勢與動作:安全感的表現
貓咪的姿勢則反映牠的安全程度。當牠側躺露出肚子時,是完全放下戒心的表現;若全身低伏、尾巴收緊,代表緊張戒備。當背部拱起、毛炸起時,通常是受到驚嚇或想讓自己看起來更大以嚇退對手。若貓咪緩緩靠近你、尾巴微搖,則是想親近、尋求安撫的訊號。
5. 聲音與互動:情緒的輔助語言
雖然貓咪不會說話,但牠的聲音足以透露情緒,柔和的喵聲通常是打招呼或撒嬌;呼嚕聲則代表滿足與安心,有時也用來自我安撫。若出現低吼、嘶聲或短促尖銳的喵叫,則意味著警戒、不悅或焦慮。飼主若能搭配聲音與肢體變化判斷,更能全面理解貓咪的心情。

貓咪的情緒表達比想像中豐富,每一個細微動作都在傳遞訊息,只要懂得觀察尾巴、耳朵、眼神與姿勢,不僅能避免誤會,也能讓飼主及時回應貓咪的情緒需求。透過理解與尊重,毛孩會感受到更多安全感與信任,彼此關係也將更親密、自然 !
這篇文章 貓咪肢體語言大全!從尾巴、耳朵、姿勢看懂牠的情緒信號 最早出現於 火報。
- 記者:火報 時事新聞
- 更多寵物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