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臣遠議會報告竹市獲百大幸福城市肯定 高虹安10大施政逐步開花結果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今(26)日率市府團隊赴新竹市議會,進行第11屆第5次定期會施政報告。邱臣遠表示,市府團隊延續市長高虹安任內提出的10大施政策略,推動開源節流、產業升級、教育改善、交通優化、老幼照護與城市觀光,各項施政已逐步開花結果。新竹市日前獲英國生活品質研究院公布的2025年「全球幸福城市指數」評比,排名全球第75、名列全國第2、非6都城市第一,獲銀牌級城市殊榮。
邱臣遠強調,市府團隊將持續努力推動市民有感的政策,全力邁向「安居科技城、幸福真永遠」的城市願景。他坦言,近期因中央總預算被刪減,預計扣減新竹市一般性補助款9.8億元及減少統籌分配稅款一事,確實對地方財政造成衝擊。
新竹市112年上繳中央政府稅收約2900億元,對國家整體財政貢獻良多,但配回約100億元,配回率3.5%為全國最低。新竹市設籍人口約45萬人,加上竹科及商業發展導致經常性流動人口約60萬人,增加地方交通、醫療、教育等各面向民生需求,2年多來市府還清所有短期負債,成功減債逾45億元,人均減債超過1萬元,減債比率達45%。
市府表示,對於中央刪減補助的決定,市府也於第一時間組成專案小組評估現況,先以自有財源審慎調整支應,撙節開支,並積極呼籲中央應以地方發展與民眾福祉為念,穩定推動地方重大建設。
邱臣遠指出,新竹市作為台灣創新研發的心臟、世界科技業的CPU,具備香山工業區與竹科所構成的完整供應鏈體系,面對產業發展需求與美國新關稅政策衝擊,市府第一時間成立專案應變小組,落實台美實質貿易合作,主動與美國亞利桑那州商務局簽署產業合作意向書,正式展開雙邊交流,強化產業對接與投資服務,提升新竹市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及應變能力。
為提升市民通勤通學的便利性,市府持續強化大眾運輸服務。邱臣遠說明,自114年4月起,將73路公車於尖峰時段升級為大型低地板公車,提升運量、舒緩搭車壓力;另外,為改善園區周邊交通,去年2月市府開通慈濟路、關新路延伸段,緊接著在去年底完成慈祥路延伸至埔頂路段通車,讓居民出入無須繞道,提升市民通行效率與生活品質。
市府也持續推動校園安全與教育環境升級,成功爭取中央補助逾5.27億元,改善27所學校通學步道,另有逾1億元用於18校教學空間與25校大型空間冷氣汰換。新設數位實驗高中將於下半年開學,公共化幼兒園師生比降至1:12,特教資源擴充並提高助理員待遇,改善代理教師薪資結構,教育署補助近6,000萬元。市府亦舉辦9場國際教育交流活動,提升學生國際視野。
在學校建設方面,關埔國小三期景觀工程已於4月完工,四期體育館工程亦已開工,預計116年完工。市府並推動綠能交通與電動車基礎建設,爭取交通部補助1億元,已於5月啟用8處共73槍電動車充電樁,預計年底建置至292槍。
智慧交通方面,邱臣遠指出,目前市區已設置1300席智慧停車柱,預計至116年達3600席,覆蓋率達47%;另已設置78座智慧公車站牌、11處科技執法設施。電動先導公車亦已上路,累計逾7.6萬人次搭乘。輕軌建設方面,市府持續與新竹縣整合路線,向交通部爭取4600萬元可行性研究補助。
在社會福利政策方面,市府持續發放安老津貼、重陽敬老金與長輩營養補助,推動86處社區關懷據點,擴大敬老卡使用範圍。生育津貼自113年起提高至3萬元,新增中醫助孕補助、到宅坐月子服務。邱臣遠表示,今年新生兒人數較去年增加258人,市府亦推動關東公共托嬰中心與兒少家庭福利館,預計115年起陸續完工。
觀光方面,市府推動新竹城市品牌,辦理新竹過好年、香山濕地藝術季、玻璃藝術節等活動,自113年起累計吸引250萬人次,觀光總人次突破1640萬,並榮獲17項國際設計與創新獎肯定。
回首執政至今,邱臣遠表示,市府團隊與市民一同走過改變的歷程,在轉型中找到堅定的方向,在挑戰中凝聚力量,每一項的施政的落實,每一處的建設完成,背後都是一份責任的實踐,一份信任的回應,感謝市民與議會的支持與鼓勵。
邱臣遠強調,市政不是口號,而是一項一項落實的責任,市府團隊會持續全力以赴,傾聽市民心聲,務實推動各項政策,與大家同心協力,為這座城市開創更美好的明天。
照片來源:新竹市政府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中午來開匯/法案通過不靠舉手表決? 羅傳賢揭立院「無異議慣例」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記者:邱 璽臣
- 更多政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