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黎榮章/大數據分析優先席爭議

名家論壇》黎榮章/大數據分析優先席爭議
博愛座產生糾紛的事件層出不窮,博愛座否除與否再度掀起討論。(圖/NOWnews資料照)

[NOWnews今日新聞] 近來台北捷運的優先席再掀討論,起因是一段網路流傳的影片,影片中有名年長婦人指責年輕人坐在優先席不讓座,揮動手中提袋撞擊對方膝蓋,對方不滿於四周明明還有許多空位,年長婦人偏要針對他還動手,因而展開反擊,一腳將婦人踢倒至對面座位。事實上,捷運或公車的優先席爆發爭議,早就不是第一樁,為此,立法院在今年7月修正《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將「博愛座」更名為「優先席」,法定的適用對象由「老弱婦孺」改為「其他有實際需求者」,爭議卻仍持續發生。

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觀察「優先席」修法至今的網路聲量趨勢,在立院衛環委員會6月23日初審通過當天,有6948則討論,7月15日三讀通過當天有5859則討論,此外單日聲量長期都只有數百則,甚至不滿百。其他的聲量高峰,都來自個案衝突,例如8月10日捷運爆發「視障女坐博愛座被大媽逼問憑什麼? 想拿手冊證明還被嗆:太年輕不能坐」,再來就是捷運踹飛事件,單日4.4萬則討論,由此觀之,即便立院早在今年中就已經修法,但顯然政策訊息偏弱,政策訊息缺乏持續擴散機制,政策與規範的「可見度」被事件輾壓。


名家論壇》黎榮章/大數據分析優先席爭議
優先席:網路聲量趨勢圖。(圖/QuickseeK提供)

觀察優先席的網路正負聲量與好感度,正聲量2227、負聲量3806,好感度0.59,熱門負面話題包括婦人大喊「敬老尊賢」要求禮讓優先席,反被嗆「別倚老賣老」。還有修法後又爆出視障女爭議,婦人要求讓座不成還嗆「還玩手機騙誰」;甚至有人說明「已經改名優先席」,有需要的人都可以坐,仍被嗆「敬老尊賢」、「書讀到哪了,沒水準」。顯然層出不窮的案例,讓議題的負面聲量濃度居高不下,不少留言也指出「廢除博愛座就好了」、「直接拆掉就好了 換啥名都一樣會吵」、「坐位給需要的人 不一定是老人專用….」


名家論壇》黎榮章/大數據分析優先席爭議
優先席:網路正負聲量與好感度。(圖/QuickseeK提供)

事實上,在修法通過後,交通部預告修正「大眾運輸工具無障礙設施設置辦法」,除配合用語調整為優先席及適用對象外,也公布優先席標準圖示,增加「身體不適」的圖案,影響高鐵、火車、客運、公車與捷運甚廣,此外,地方政府則應配合宣導優先席概念,讓民眾理解新的規定,然而觀察優先席在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與優先席有關的聲量,中央主管此事的交通部聲量2608則,而地方政府方面,台中市相關聲量42則、台北市19則、高雄市18則、新北市15則、桃園市12則、台南市3則。分析可知,除了台鐵、高鐵配合交通部改圖式的等新聞,讓交通部聲量稍高一些外,地方政府端的宣導與落地配套曝光度偏低,顯然仍有更多進步空間。


名家論壇》黎榮章/大數據分析優先席爭議
優先席:中央及地方相關聲量。(圖/QuickseeK提供)

優先席(博愛座)引發乘客爭議事件頻傳,在「人手一機」的時代更被放大。政府雖已快速完成修法與圖示更新,但若中央與地方未同步推出一致的判定標準、現場執行SOP與分眾宣導,就仍然是等於把「是否需要讓座」與「衝突如何處理」丟回乘客之間的自行角力。優先席的秩序是公共治理,更別說優先席的本意是保障需求者,而非製造爭執,要做到這點,政府恐怕必須要更主動承擔責任,才能讓真正需要的人坐得到,讓其他人看得懂,減少不必要的社會對立。



●作者:黎榮章/Quickseek輿情大數據創辦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



相關新聞


名家論壇》吳崑玉/救災不只需要各種超人 更需要有序的指揮體系


名家論壇》柯志遠/《許我耀眼》虐而不狗血的通俗劇昇級


名家論壇》楊威利/主力戰艦的迷思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