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惠市長:逆境中突圍 最需中央補助
(記者廖建智嘉義報導)
嘉義市議會第11屆第6次定期會開議,(5)日,市長黃敏惠率領市府團隊進行施政報告,黃敏惠市長指出,明(115)年中央補助款減少逾3億元,地方建設財源如同「阿婆仔炊粿—倒塌」,考驗城市治理能力。但即使面對中央補助減少、地方財政面臨嚴峻挑戰的情況下,嘉義市仍將以穩健步伐推動十大旗艦計畫,以「西區大發展、東區大進步」雙引擎驅動城市轉型,並以生活新路網為基礎,為永續城市奠定穩固根基。相信嘉義人擁有「打斷手骨顛倒勇」的精神,市府團隊有永不放棄的KANO精神,眾人齊心定能逆境求勝。
黃敏惠市長在施政報告中首先指出,中央補助是地方政府推動市政建設的重要來源,中央對地方政府的補助款有三種:中央統籌分配稅款、一般性補助款和計畫型補助款,嘉義市明(115)年年統籌款增加66億元,但中央對地方的補助款卻減少69億元,讓嘉義市的財源比今年少了大約3億元。地方財源「就像阿婆仔炊粿,倒塌(倒貼)」,對地方建設的影響甚鉅,也考驗著地方城市治理的能力。
雖然處境困難,但黃敏惠市長以近日剛結束的2025年美國職棒世界大賽中,道奇隊在落後情勢中逆轉奪冠的經典一戰為比喻,鼓舞市民與市府團隊。嘉義市雖然一開始就缺乏中央的資源,但是「三分是運命,七分靠打拚」,中央補助雖然減少,嘉義市的處境雖然艱難,但是嘉義人有打斷手骨顛倒勇的勇氣,市府團隊有嘉義人永不放棄的精神,一定會像道奇隊一樣逆轉勝。只要大家同心協力,嘉義市明天會更好,一天比一天精彩。各種美好的總和,堆疊成滿滿的幸福。
中央補助減 財政短絀13億「堅守市民基本權益」不退縮
黃敏惠市長指出,115年度歲入編列198億2,500萬元,歲出211億2,500萬元,短絀13億元。由於中央一般性與計畫型補助款較114年度減少近3億元,部分原屬中央負擔之一般性補助款項目如學校午餐、水電費、水利、退撫基金撥補等,現須由地方自籌經費支應,顯見地方財政壓力加劇。儘管如此,市府堅持市政推動不打折,仍優先由地方編列教育(學校營養午餐補助、三章一Q生鮮食材、改善校園環境及設施)、基礎設施(水利及疏濬清淤、警消及環保車輛購置、重要路口監視系統及行動載具)、撥充退撫基金等核心經費保障市民權益不退縮。
西區大發展、東區大進步 雙引擎帶動都市新風貌
在城市建設方面,市府以「西區大發展、東區大進步」為雙引擎推動區域平衡發展。北港路兩側開發案進入公開展覽階段,將打造以冷鏈、智慧製造與創新研發為主的產業專區,串聯高鐵聯外輕軌,建構15分鐘產業生活圈,打造「大南方新矽谷」應援城市。西區竹園派出所與交通隊西區分隊辦公廳舍落成啟用,以及西區區政大樓完工後,將成為西區大發展的新節點。東區則推進民族國小公辦都更二期、建國二村及復興新村市地重劃等計畫,打造新興商業區,教育部已同意重新參與二期都更,預計117年底完工,打造嘉義市新都心。
生活新路網成形 高鐵聯外輕軌持續爭取
黃敏惠市長表示,鐵路高架化進度達54.02%,但中央修正地方配合款大增,影響市府財政負擔。市府將持續爭取中央履行「全額負擔」承諾,並同步推動牛稠溪環快、中外環、北橫及東縱先期替代方案,建構「三橫三縱三環」新路網。
交通方面,嘉義市推行層級式公共運輸,2025年YouBike2.0騎乘人次已突破833萬人是非六都第一、幸福巴士與電動公車使用率雙雙成長,嘉義市更是全台首個達成「2030年客運全面電動化」的縣市,展現低碳運輸永續成果。
市府亦會持續向中央訴求落實輕軌建設,除提升公共運輸使用率並降低轉乘時間外,更能形成產業生活圈,帶動雲嘉南整體觀光、經濟消費及產業發展。同時積極參與中台灣區域治理平台、南方治理平台等,跨縣市交流,凝聚共識。
為因應日益增加的觀光人次,市府興建6場前瞻計畫補助停車場,並預計增加汽車1833格、機車578格停車位。人本交通方面,導入行人輔助智慧照明及完成106處交通號誌改善及路燈共桿計畫。主要幹道同時設置298展高燈。
北棟大樓、湖子內公園動工 展現永續城市治理力
在城市設計與治理上,北棟大樓總經費54億元,預計115年初開工,結合智慧建築與綠建築,將成為市政新地標。湖子內社區公園亦於10月動土,打造共13處共融綠地空間。嘉油鐵馬道則以光環境與AI智慧系統榮獲多項大獎,並大幅降低違停件數,管理更加精準;穿城之水第一、二期整治水圳、新增多元生態植栽,亦獲得多項建築園冶獎及景觀大賞,成為城市美學示範。
在樂齡政策上,嘉義市蟬聯《天下雜誌》「慢老城市」非六都第一,創新推出「勇壯+1啦啦隊」與「樂活銀肌勵」計畫,打造全台最健康城市。長照方面,持續榮獲衛福部考評第一,推動AIoT智慧照護與失智友善環境,實踐「在嘉安心」願景。
嘉義市更有各項領先全國健康政策,如擴大嬰幼兒口服輪狀疫苗、整合性健康篩檢創新服務項目等,精準守護全齡健康。2025《康健雜誌》永續健康城市大調查中獲得健康促進項目、城市防禦力總成績全國第一。
嘉義市需要的不只是計畫,更是中央的支持
黃敏惠市長最後表示,嘉義市擁有完整的計畫與願景,「嘉義市不缺計畫、缺的是中央的支持與鼓勵」。市府將持續以溫柔堅定的力量爭取中央挹注重大建設,攜手市民共創幸福、永續、宜居的嘉義新未來。年底12月12日至28日將舉行320+1城市博覽會,三大展區結合展覽、演出及各種活動,歡迎全國各地的朋友共襄盛舉。
嘉義市議會第11屆第6次定期會開議,(5)日,市長黃敏惠率領市府團隊進行施政報告,黃敏惠市長指出,明(115)年中央補助款減少逾3億元,地方建設財源如同「阿婆仔炊粿—倒塌」,考驗城市治理能力。但即使面對中央補助減少、地方財政面臨嚴峻挑戰的情況下,嘉義市仍將以穩健步伐推動十大旗艦計畫,以「西區大發展、東區大進步」雙引擎驅動城市轉型,並以生活新路網為基礎,為永續城市奠定穩固根基。相信嘉義人擁有「打斷手骨顛倒勇」的精神,市府團隊有永不放棄的KANO精神,眾人齊心定能逆境求勝。
黃敏惠市長在施政報告中首先指出,中央補助是地方政府推動市政建設的重要來源,中央對地方政府的補助款有三種:中央統籌分配稅款、一般性補助款和計畫型補助款,嘉義市明(115)年年統籌款增加66億元,但中央對地方的補助款卻減少69億元,讓嘉義市的財源比今年少了大約3億元。地方財源「就像阿婆仔炊粿,倒塌(倒貼)」,對地方建設的影響甚鉅,也考驗著地方城市治理的能力。
雖然處境困難,但黃敏惠市長以近日剛結束的2025年美國職棒世界大賽中,道奇隊在落後情勢中逆轉奪冠的經典一戰為比喻,鼓舞市民與市府團隊。嘉義市雖然一開始就缺乏中央的資源,但是「三分是運命,七分靠打拚」,中央補助雖然減少,嘉義市的處境雖然艱難,但是嘉義人有打斷手骨顛倒勇的勇氣,市府團隊有嘉義人永不放棄的精神,一定會像道奇隊一樣逆轉勝。只要大家同心協力,嘉義市明天會更好,一天比一天精彩。各種美好的總和,堆疊成滿滿的幸福。
中央補助減 財政短絀13億「堅守市民基本權益」不退縮
黃敏惠市長指出,115年度歲入編列198億2,500萬元,歲出211億2,500萬元,短絀13億元。由於中央一般性與計畫型補助款較114年度減少近3億元,部分原屬中央負擔之一般性補助款項目如學校午餐、水電費、水利、退撫基金撥補等,現須由地方自籌經費支應,顯見地方財政壓力加劇。儘管如此,市府堅持市政推動不打折,仍優先由地方編列教育(學校營養午餐補助、三章一Q生鮮食材、改善校園環境及設施)、基礎設施(水利及疏濬清淤、警消及環保車輛購置、重要路口監視系統及行動載具)、撥充退撫基金等核心經費保障市民權益不退縮。
西區大發展、東區大進步 雙引擎帶動都市新風貌
在城市建設方面,市府以「西區大發展、東區大進步」為雙引擎推動區域平衡發展。北港路兩側開發案進入公開展覽階段,將打造以冷鏈、智慧製造與創新研發為主的產業專區,串聯高鐵聯外輕軌,建構15分鐘產業生活圈,打造「大南方新矽谷」應援城市。西區竹園派出所與交通隊西區分隊辦公廳舍落成啟用,以及西區區政大樓完工後,將成為西區大發展的新節點。東區則推進民族國小公辦都更二期、建國二村及復興新村市地重劃等計畫,打造新興商業區,教育部已同意重新參與二期都更,預計117年底完工,打造嘉義市新都心。
生活新路網成形 高鐵聯外輕軌持續爭取
黃敏惠市長表示,鐵路高架化進度達54.02%,但中央修正地方配合款大增,影響市府財政負擔。市府將持續爭取中央履行「全額負擔」承諾,並同步推動牛稠溪環快、中外環、北橫及東縱先期替代方案,建構「三橫三縱三環」新路網。
交通方面,嘉義市推行層級式公共運輸,2025年YouBike2.0騎乘人次已突破833萬人是非六都第一、幸福巴士與電動公車使用率雙雙成長,嘉義市更是全台首個達成「2030年客運全面電動化」的縣市,展現低碳運輸永續成果。
市府亦會持續向中央訴求落實輕軌建設,除提升公共運輸使用率並降低轉乘時間外,更能形成產業生活圈,帶動雲嘉南整體觀光、經濟消費及產業發展。同時積極參與中台灣區域治理平台、南方治理平台等,跨縣市交流,凝聚共識。
為因應日益增加的觀光人次,市府興建6場前瞻計畫補助停車場,並預計增加汽車1833格、機車578格停車位。人本交通方面,導入行人輔助智慧照明及完成106處交通號誌改善及路燈共桿計畫。主要幹道同時設置298展高燈。
北棟大樓、湖子內公園動工 展現永續城市治理力
在城市設計與治理上,北棟大樓總經費54億元,預計115年初開工,結合智慧建築與綠建築,將成為市政新地標。湖子內社區公園亦於10月動土,打造共13處共融綠地空間。嘉油鐵馬道則以光環境與AI智慧系統榮獲多項大獎,並大幅降低違停件數,管理更加精準;穿城之水第一、二期整治水圳、新增多元生態植栽,亦獲得多項建築園冶獎及景觀大賞,成為城市美學示範。
在樂齡政策上,嘉義市蟬聯《天下雜誌》「慢老城市」非六都第一,創新推出「勇壯+1啦啦隊」與「樂活銀肌勵」計畫,打造全台最健康城市。長照方面,持續榮獲衛福部考評第一,推動AIoT智慧照護與失智友善環境,實踐「在嘉安心」願景。
嘉義市更有各項領先全國健康政策,如擴大嬰幼兒口服輪狀疫苗、整合性健康篩檢創新服務項目等,精準守護全齡健康。2025《康健雜誌》永續健康城市大調查中獲得健康促進項目、城市防禦力總成績全國第一。
嘉義市需要的不只是計畫,更是中央的支持
黃敏惠市長最後表示,嘉義市擁有完整的計畫與願景,「嘉義市不缺計畫、缺的是中央的支持與鼓勵」。市府將持續以溫柔堅定的力量爭取中央挹注重大建設,攜手市民共創幸福、永續、宜居的嘉義新未來。年底12月12日至28日將舉行320+1城市博覽會,三大展區結合展覽、演出及各種活動,歡迎全國各地的朋友共襄盛舉。
- 記者:自立晚報
- 更多政府消息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