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獎導演落腳建業新村:尹立開箱「看不見電影工作室」


金獎導演落腳建業新村:尹立開箱「看不見電影工作室」

墨新聞|記者游宏琦/高雄報導

高雄成為創作者安心之城?孫介珩:這裡給了我不必奔波的自由


記者/游宏琦 高雄報導


高雄的影視創作能量,正在悄悄改寫台灣的文化版圖。


前高雄市文化局長、現任左營楠梓市議員參選人尹立,日前前往建業新村,開箱金鐘獎導演孫介珩的「看不見電影工作室」。兩人以一種「創作者懂創作者」的語言對話──談創作、談城市、談一個導演為何選擇把人生與作品的根留在高雄。



金獎導演落腳建業新村:尹立開箱「看不見電影工作室」
翻攝於,影片

「高雄讓我能專心創作,不必為資源奔波」─孫介珩的告白


以《聽海湧》奪下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導演獎的孫介珩,近年作品在各項影展屢獲肯定。他說得很直接:


「高雄讓我能做作品,不必為資源奔波。」


從成立工作室,到拍攝期間的協拍協助、補助申請、行政流程與拍片支援,孫介珩認為高雄的影視環境,比許多人想像得更成熟:



  • 協拍中心機制完整

  • 取景流程透明快速

  • 製作與行政支援友善

  • 即使從台北帶團隊南下,也能安心工作


「高雄不只給我環境,也給我自由。」他笑說,這份安心是創作者最珍貴的資源。


建業新村 × 以住代護:尹立任內推動的文化基地,如今孕育新世代影像工作者


此次孫介珩進駐的「建業新村」,正是尹立任職文化局長期間推動「以住代護」政策的成果──把眷村空間保留下來,交給創作者重新賦予生命。


這裡不是商業園區,而是「生活中的創作基地」。


孫介珩說:


「在這裡,我可以感覺作品是從生活裡長出來,而不是在壓力裡被擠出來。」


尹立也補充,建業新村的存在並非偶然,而是當年推動的一系列文化政策與人才制度的延伸。


人才回流計畫:讓創作者願意回來,也願意留下


令人意外的是──促成孫介珩落腳高雄的「人才回流計畫」,當年評審之一正是尹立。


他回憶,那時就看見孫介珩的作品與企圖心,「如果高雄要成為影視城市,就要讓這樣的人才回來、留下、發光。」


多年後,如今兩人在建業新村重逢,彷彿驗證了當初的那個選擇。
金獎導演落腳建業新村:尹立開箱「看不見電影工作室」


高雄的底蘊:山海、城市、生活,共同成為創作能量


「高雄有其他地方給不了的生活。」


孫介珩這句話,說出了許多創作者的心聲。



  • 山海交界的獨特視覺

  • 城市尺度寬、步調慢,更能沉澱思考

  • 多元族群的故事與文化

  • 在地生活累積出的質地感


尹立認為,高雄不是要複製台北,而是走出屬於自己的影視道路。他自任文化局長以來,從補助制度、協拍中心、取景程序簡化,到影視基地規劃,都圍繞同一個核心:


「讓創作者安心創作、穩定發展。」


「讓高雄成為作品誕生的起點」─尹立:若進入市議會,將完整建構影視生態系


尹立坦言,高雄已具備影視產業發展的深厚底蘊,但真正的目標,是打造一套 從創作、拍攝、到後製都能在地完成 的完整產業鏈。



金獎導演落腳建業新村:尹立開箱「看不見電影工作室」



金獎導演落腳建業新村:尹立開箱「看不見電影工作室」


他表示:


「未來若有機會進入市議會,我會推動更完整的影視友善政策,讓更多故事在高雄發生、在高雄發光。」


他希望,來自高雄的故事能登上大銀幕,讓世界看見台灣,也看見這座城市的文化生命力。


◆ 影片連結


https://fb.watch/DrAjJrrYWx/?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金獎導演落腳建業新村:尹立開箱「看不見電影工作室」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人氣政府消息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