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島降溫全攻略 盧秀燕推城市降溫三大策

中市「引風、增綠、留藍」減緩熱島效應,市長盧秀燕讓市民生活在幸福宜居的環境(圖/市政府提供2025.7.8)
[NOWnews今日新聞] 全球氣候變遷日趨劇烈,都市熱島效應更成為迫切挑戰,台中市長盧秀燕今(8)日於市政會議中強調,市府推動的「引風、增綠、留藍」計畫,已成為台中歷來規模最大、施政最完整的綠化降溫計畫,實施6年半以來深獲中央與各縣市肯定,成效有目共睹。
盧秀燕表示,該計畫為她競選市長的重要政見,主軸不僅著重於城市綠美化,更強調系統性降溫與活化閒置空間,目標是讓市民「住得舒適、活得幸福」。上任以來,全市已新增近200座公園,捷運綠線、台鐵高架橋、台74線等交通建設下方空間也全面綠化活化,並結合建築業者推動立體綠化,逐步翻轉城市熱島體質。
今市政會議中,由都發局、建設局與水利局聯合報告「城市降溫—引風、增綠、留藍」專案。都發局長李正偉說,市府從都市設計審議制度出發,推動三大方向調適熱島效應,包括:一、「引風舒適」:透過地界退縮與建築配置,提升通風性能。二、「通風散熱」:控管建築立面寬度,創造風流動線。三、「增綠降溫」:鼓勵綠覆建築與屋頂、立面綠化,營造多元綠廊。
李正偉指出,2023年度光是屋頂、垂直與平面綠化總面積,便分別達近10萬、7萬與63萬平方公尺,地面層新增喬木更達2萬棵;截至2025年5月底,全市宜居建築共核准287案,完工45案,共種植喬木達2萬9千餘棵,相當於7.3座文心森林公園、或551座小型鄰里公園的綠量,預估固碳當量提升至2萬公噸以上,為永續減碳做出具體貢獻。
建設局長陳大田指出,市府持續推動「美樂地計畫」,截至目前,全市人均綠地已提升至9.46公頃╱萬人,在六都中高居第二;此外與台積電合作進行大安沿海造林、台74線高架綠化工程,並與建商合作,於西屯、大里等地綠化逾5萬平方公尺土地,打造低碳引風綠廊。
陳大田也說,市府近年積極轉型鄰避空間,如將垃圾掩埋場打造成馬卡龍公園、肉品市場改建為豬事圓滿公園,另建構全台最長21.7公里的「綠空廊道」,使閒置地躍升為生態與民眾休憩兼具的城市綠肺。
水利局長范世億則以綠川興大段為例,說明市府藉由營造複層林相,淘汰黑板樹、種植400餘棵原生喬木,讓綠覆率提升近3成,並設置地下儲水系統,有效涵養水源、延遲逕流,達到降溫、抗旱、捕碳等多重效益。
此外,大智排水河道也經由植栽與生態工法改善,保留自然棲地並新增親水設施與休憩步道,不僅兼顧水防安全,也提升市民親水體驗與城市防洪韌性。
盧秀燕強調,極端氣候衝擊已是城市治理的重大挑戰,台中「引風、增綠、留藍」計畫整合都市設計、環境生態與氣候調適,並以具體數據驗證成果,未來將持續落實在各項建設與社會住宅之中,實踐「永續台中、宜居城市」的核心願景。
相關新聞
后里三線路跨橋工程進度超前 預計9月底完工通車
台中製造大放異彩 北影四項大獎入袋
中捷售票機升級 定期票購買、加值一次搞定
- 記者:nownews
- 更多政府消息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