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無國界:竹林中小學接軌國際對話,啟動下一世代學習藍圖

【創新聞記者陳光蘊/新北報導】在全球教育改革轉向素養導向、強調邏輯與跨域思維的當下,數學教育不再僅是考試工具,而是啟發思辨與培育國際競爭力的關鍵路徑。為厚植學生的數學素養並與國際教育對話接軌,竹林中小學特別於114年7月29日舉辦國際交流座談,邀請重量級嘉賓——全美中學數學分級能力測驗(AMC)前執行長、總統卓越數學教育獎得主 Dr. Mark Saul 親臨校園,展開一場關於「未來學習之路」的深度對談。

▲竹林中小學行政團隊與九九文教基金會團隊大合影。(圖/私立竹林中學提供)
國際交流深化本土實踐 竹林數學教學成果斐然
竹林長期以來堅持素養與競賽並重的數學教育策略,成果豐碩。在 AMC 國際競賽方面,學生接連寫下亮眼紀錄:
- 黃海程同學於 AMC 8 榮獲團體第一及 Distinction 榮譽榜首席。
- 畢業生張賴和更締造 AMC 8/10/AIME 滿分紀錄,奪得國際金牌、保送台大數學系。
- 小學部梁詠榛同學於小五即達 AMC 8 滿分,令人讚嘆。
此外,竹林學生積極參與 TRML、袋鼠數學、JHMC 等多項競賽,累計超過 1,700 人次參賽、獲獎將近 700 人,顯示其課程設計與學習策略均具高效成果。小學部大力推動週末數學營與加深加廣課程,導入運算思維與科技素養,六年級學生中有多達 84 人進入全國前 20%,其中 4 人更獲滿分佳績,實力不容小覷。

▲左起 竹林中學部盧志雄校長與全美中學數學分級能力測驗(AMC)前執行長合影。(圖/私立竹林中學提供)
課綱接軌與師資專業 勇於面對挑戰的學習共同體
雖然成績亮眼,竹林團隊也坦言在推進素養教育的過程中,仍面臨制度與現場的拉扯:
- 中學部課程尚需與 AMC 測驗標準進一步磨合與銜接。
- 小學端因包班制限制,數學專業師資的不足,也成為推展進階教學的瓶頸。
為此,教師團隊持續研發自編教材、導入補充性資源與競賽導向課程,致力於在挑戰中尋求突破。竹林所展現的不僅是一所學校的教學努力,更是一個願意不斷反思、持續精進的教育共同體。
建構學習信心 從素養到國際力的厚植
「教育的核心不在於解出答案,而在於培養學生面對問題的信心與能力。」
Dr. Mark Saul 在與教師座談中如此強調。他指出,真正的數學教學應著重邏輯推理、問題解決與批判思考,而非僅止於標準解題技巧。他盛讚竹林「在地深耕、放眼國際」的教育策略,並鼓勵學校持續強化團隊學習、培養學生面對未來的底氣。
九九文教基金會何焱銘董事長亦表示,未來將持續鏈結更多國際資源,協助台灣教育現場拓展全球視野、深化本土實力。他認為,「重視學生學習歷程、尊重每個孩子的成長軌跡,才是永續教育的根本。」
盧志雄校長則強調:「我們要讓學生知道,數學不只是為了解題,更是開啟邏輯思維、訓練思考力與建構未來競爭力的重要關鍵。」

▲雙方進行深度對談與課程交流。(圖/私立竹林中學提供)
從竹林出發,邁向國際教育的未來藍圖
此次竹林與國際數學教育指標人物的深度對話,不僅為校園注入國際資源與前瞻視野,更展現出台灣學校如何在全球教育版圖中定位自身角色、持續突破與創新的具體行動。透過跨文化的交流,讓教育不再侷限於教室框架,而是拓展為一種全球性對話的可能性。
隨著 AI 時代來臨,數學所代表的邏輯訓練、系統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將是未來世代不可或缺的核心素養。
竹林中小學正以一種務實且開放的態度,迎向教育變革的浪潮,持續打造學生具備自信、思辨力與世界觀的學習歷程。從竹林出發,台灣的數學教育不只是走進世界,更在與世界對話中,找到屬於我們的教育新坐標。
- 記者:陳 光蘊
- 更多政府消息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