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陪伴的暑期課堂 彰化家扶寄養童重拾勇氣

愛與陪伴的暑期課堂 彰化家扶寄養童重拾勇氣

【創新聞 記者張溎壕/彰化報導】每年暑假,彰化家扶都會舉辦心理創傷復原團體,針對寄養兒少需求,運用團體工作模式,協助孩子進行情緒覺察、釋放情緒,以及建立自我價值。今年特別邀請諮商師賴憶鋅運用繪本故事、繪圖、黏土及紙屋創作,引導國小寄養童練習覺察並分類情緒,發現自身優點,提升自信。


愛與陪伴的暑期課堂 彰化家扶寄養童重拾勇氣
▲彰化家扶帶寄養童用繪圖、黏土玩創作,學會認識自己情緒,重拾自信與勇氣。(彰化家扶提供)

彰化家扶發現,許多寄養兒少雖然在寄養家庭生活規律穩定,但長期受到不當對待、疏忽或目睹暴力,容易產生自責、焦慮、疏離,甚至對人缺乏信任感,影響人際關係,有時還可能出現攻擊或破壞行為。這些行為多數源自心理創傷,需要長時間的陪伴與心理輔導,才能逐步復原。


愛與陪伴的暑期課堂 彰化家扶寄養童重拾勇氣
▲彰化家扶帶寄養童用繪圖、黏土玩創作,學會認識自己情緒,重拾自信與勇氣。(彰化家扶提供)

賴憶鋅表示:「這群孩子的好特質往往不符合主流期待,容易被忽略,因此缺乏自信。但在安全穩定的環境中,他們的創意、主動性、助人熱忱及合作精神能被看見,獲得肯定後,孩子會重拾自信與成就感。」團體中,孩子們透過藝術創作將過往受創經驗投射出來,並伴隨內在情緒呈現。諮商師提供安全空間,鼓勵孩子表達分享,學習情緒調節與適切表達。


愛與陪伴的暑期課堂 彰化家扶寄養童重拾勇氣
▲彰化家扶帶寄養童用繪圖、黏土玩創作,學會認識自己情緒,重拾自信與勇氣。(彰化家扶提供)

其中,寄養童小宇的案例令人印象深刻。因家庭疏忽照顧,小宇原本常表現出「不說、不動、不理人」的僵化狀態,讓照顧者與同儕難以理解其想法。參加團體初期,小宇保持觀察防備,但在完成情緒怪獸上色與紙屋創作後,將藍色代表的傷心與凌亂黑線投射內心情緒。


愛與陪伴的暑期課堂 彰化家扶寄養童重拾勇氣
▲彰化家扶帶寄養童用繪圖、黏土玩創作,學會認識自己情緒,重拾自信與勇氣。(彰化家扶提供)

諮商師承接其情緒並給予支持,小宇逐漸願意練習分類情緒,找回內心平靜。小宇說:「當我感到不舒服時,我知道寄養家庭、家扶社工和老師都能幫助我,清楚表達後,讓我獲得更多平靜的力量。」


愛與陪伴的暑期課堂 彰化家扶寄養童重拾勇氣
▲彰化家扶帶寄養童用繪圖、黏土玩創作,學會認識自己情緒,重拾自信與勇氣。(彰化家扶提供)

彰化家扶主任王震光表今(27)日示,家扶與寄養家庭攜手面對兒少心理創傷,透過心創團體協助孩子理解自我情緒、建立自信、改善人際關係,也感謝寄養家庭的接納與包容。他呼籲社會大眾加入寄養家庭,陪伴孩子成長蛻變。

寄養家庭招募專線:04-7272085(寄養組)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