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心會所揭牌 雲林海線添精神支持據點

【創新聞記者 陳雅琪/雲林 報導】為擴大精神障礙者社區支持服務,雲林縣政府委託社團法人台灣自立生活復能協會,於北港鎮成立全縣第三座、海線地區首座「精神障礙者協作模式服務據點」──港心會所,並於9月17日正式舉行揭牌儀式。此舉不僅代表海線地區精神健康照護資源的進一步均衡發展,更象徵雲林在精神復元政策上的前瞻布局與行動力。
「港心會所」設於北港鎮交通便利處,採用國際廣為推行的「會所模式」(Clubhouse Model),以會員為中心,強調「共學、共作、共好」,讓精神康復者在尊重與支持中重新建立自信與社會功能。透過日常參與、技能學習與社交互動,幫助會員逐步走出孤立、重返社區。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會所模式強調「不是為病而設,而是為人而設」,港心會所的設立,不僅填補海線地區長期以來在精神健康服務上的資源空白,更提供一個友善、安心且具支持性的空間,讓精神康復者不再是被動的醫療接受者,而是能主動參與、發展潛能的社區一員。
據協會理事長黃菁萍介紹,港心會所具備多功能教室、閱讀區、開放式廚房與休憩空間,提供包括生活訓練、就業支持、藝術活動與社區參與等多元服務,強調會員與工作人員間的平等關係。未來也將持續與社區團體及企業連結,拓展課程與就業體驗,並藉此推動精神健康去汙名與社會共融。
林文志社會處長指出,目前縣內三座會所分別設於斗六、虎尾與北港,逐步建構出涵蓋全縣的精神障礙者社區支持網絡。港心會所的設立,讓服務觸角正式延伸至海線地區,減少偏鄉精神康復者需長途奔波就近尋求協助的困難,也提升整體照護系統的可近性與實效性。
揭牌當天,會所會員分享自身復元歷程與學習成就,不僅展現精神障礙者潛能,也反映出社區支持對其自立生活的重要性。港心會所的啟用,實質展現縣府與民間攜手推動「在地復元、社區生活」的承諾,為雲林打造一個更加包容與健康的社會。(照片/雲林縣政府提供)
- 記者:陳 雅琪
- 更多政府消息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