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B肝帶原者當心 忽視追蹤恐引爆急性肝炎與肝衰竭
發稿日期:114年9月4日
75歲的阿伯,曾是一位認真工作的教授,作育英才後退休,持續規律日常生活與運動作息在家。曾於半個月前因便祕、腹脹、腸阻塞、數天未大便後,到醫院急診室求診,入病房住院數天治療後,攜帶慢性疾病藥、胃腸藥與腸道蠕動藥出院,並持續於門診追蹤與治療。
此次因突然疲倦、噁心、嘔吐、胃口不佳、厭食及頭痛等導致數天的身體不適,趕緊自行到醫院急診室求診,以進一步找出病因。此外,阿伯又順道提起已有數天的茶色尿、皮膚蠟黃、睡眠不足及肌肉酸痛,並經急診室醫護人員點出有眼白偏黃現象,驚覺身體不太對勁,出現異常現象,可能是內臟出問題,經急診室檢查肝功能與黃疸指數為AST:1130 U/L, ALT:2440U/L, T bili:9.04mg/dl,趕緊追蹤腹部超音波與腹部電腦斷層後發現,有肝硬化與肝門靜脈高壓、食道靜脈瘤曲張與肚內有不少腹水,加以全身理學檢查發現,腹部瀰漫性脹氣、眼睛鞏膜變黃與雙腳輕微的水腫。阿伯才突然想起娓娓道來,過去曾患有B型肝炎病毒帶原,但未規律追蹤病史,驚覺原來是阿伯的肝臟出問題,導致急性肝炎、黃疸發作,並合併急性肝衰竭現象,趕緊住院加以進一步檢查B型肝炎病毒量與考慮給予抗B型肝炎病毒藥物的治療。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消化內科主任蕭奕宗指出,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若發生急性肝衰竭,通常是因為患者體內身體免疫力出現異常,導致B型肝炎病毒大量複製,引發免疫系統與病毒的激烈戰鬥,導致肝臟實質組織嚴重發炎,甚至進展為急性肝衰竭。在這種情況下,病人可能出現黃疸、凝血功能異常、腹水等症狀,嚴重時可能發生肝性腦病變造成昏迷,甚至危及生命的現象。
台灣B型肝炎病毒帶原者眾多,其中少部分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在B型肝炎病毒大量複製時,可能引發急性肝炎,進而導致急性肝衰竭。而急性肝衰竭的症狀包括:黃疸、凝血功能異常、腹水、茶色尿、眼白變黃、肝腦病變、肝昏迷等現象。因此,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應定期追蹤肝功能和腹部超音波,若發現肝炎發作,應及時就醫,並在符合健保給付條件下,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雖然部分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可能沒有症狀,但若未持續追蹤時,仍有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因此,建議定期追蹤,並在醫師評估下,及早接受治療,以降低肝病變的風險。
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併急性肝衰竭,通常是因為患者體內身體免疫力出現異常,導致體內B型肝炎病毒大量複製,造成肝臟實質性病變、肝硬化有關。蕭奕宗提醒,記得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應及時就醫,並接受正規B型肝炎病毒治療和定期追蹤,才能有效控制病情,降低肝病變與肝衰竭的風險。
- 記者:台北市政府
- 更多政府消息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