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宏文專欄】AI永動機出現挑戰? Google結盟Anthropic 不讓輝達與 OpenAI專美於前 AI發展將更健康

在OpenAI與輝達、超微、博通宣布各種模式的合作後,上周末25日,Claude聊天機器人開發商Anthropic與Google也宣布雲端服務合作協議。
這筆價值數百億美元的交易,有可能發展為挑戰輝達與OpenAI壟斷局面的一股力量,但對AI產業的全面開展,反而可以視為是很正面的因素。
先看一下Google與Anthropic的合作內容,Anthropic計畫大規模採用Google Cloud技術,其中包括採購Google提供的100萬個客製化TPU晶片,並預計在2026年帶來超過1GW的AI算力。
Anthropic的作法,凸顯當前大型AI模型開發對於運算資源的極度渴求,如同其主要競爭對手OpenAI近期不僅與輝達、超微建立晶片供應關係,更與博通共同開發自研AI晶片,凸顯確保足夠算力已經成為AI公司維持競爭力的關鍵要素。
先看一下Anthropic的基本資料。Anthropic是由前OpenAI員工所創立,主要股東包括ICONIQ Capital、Fidelity與Lightspeed等,其開發的 Claude 模型已是 GPT 系列的主要競爭者,今年9月完成F輪的130億美元募資後,估值達到1,830億美元,相較2023年E輪的615億美元翻了三倍。
至於在業績部分,Anthropic今年至10月營收已逼近70億美元,預計2025年底達90億美元,至於2026年的預估營收,則是200億至260億美元。
雖然Anthropic沒有公開淨利數字,但營收成長明顯,企業級產品如Claude Code已貢獻近10億美元年化營收。
Anthropic的營收數字,已對龍頭廠OpenAI帶來不小威脅。OpenAI今年營收預估達到127億美元,雖然是2024年37億美元的三倍,但Anthropic的成長速度不落人後,已成為緊追其後的勁敵。
至於Anthropic的主要投資人,ICONIQ Capital是F輪領投者,這家矽谷知名的投資機構,曾投資Slack、GitLab等科技公司。Fidelity 是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Lightspeed 則是早期投資者,專注科技與AI領域。
同時,Anthropic也獲得Google Cloud的戰略合作與資金支持,進一步強化其雲端運算能力與市場擴張。
因此,若進一步來看,Anthropic與Google的合作,對AI龍頭廠OpenAI,到底會帶來那些衝擊?
從市場份額的挑戰上,OpenAI目前依賴微軟 Azure 雲端服務,若 Anthropic在 Google Cloud 的支持下快速擴張,可能分食企業級客戶與開發者市場。
在技術競爭壓力上,Google本身也有 Gemini 模型,若再加上對 Anthropic 的支持,OpenAI將面臨雙重技術的競爭。
另外對大家最關心的AI晶片之王輝達,又會帶來何種衝擊?
輝達雖然仍是AI晶片的主導者,但Google與Anthropic的合作,Google提供的TPU為客製化AI加速器,若部署成功,將吸引更多AI公司轉向非GPU架構,TPU的崛起,對GPU的壟斷也形成一個小小的威脅。
目前,Anthropic是同時使用亞馬遜(Amazon)的Trainium、Google的TPU與輝達的GPU,顯示AI晶片市場正走向多元化,未來晶片的需求也會分散化,不再集中於輝達。
若比較CSP(雲端服務供應商)大廠的自有晶片開發進度,亞馬遜與Google是目前發展較為成功的兩家,而且,Google如今Gemini的AI模型進展速度加快,也是得力於自己開發的AI晶片及硬體成本比較便宜,並且遠低於採用輝達的系統,也低於OpenAI的成本,因此吸引Anthropic的下單。
因此,對Google來說,原本就已經是Anthropic的策略支持者及投資者,如今更進一步拉攏Anthorpic成為大客戶,無疑是再度拿下一個指標級的TPU算力客戶。未來Gemini與Anthropic形成合作態勢,對OpenAI當然構成一定的威脅。
不過,Anthorpic挑戰OpenAI的龍頭位置,Google的TPU開始出來瓜分輝達的GPU市場,對AI產業的發展顯然都是正面的。
因為,若把產業發展的時間拉長來看,一個產業若是風起雲湧且百家爭鳴,市場不被少數大廠獨占,並且不斷有新人跳出來挑戰,透過這種激烈競爭,讓大家更快速往前推進,這將是很正面且很健康的發展,如今AI產業就是在這種良性循環的發展態勢。
因此,從更大範圍的全球AI發展來看,Google與Anthropic的合作,帶來的影響與衝擊都不能小看,可以進一步從三個面向分析。
首先是雲端資源競爭將升溫,包括Google、Amazon、Microsoft三大雲端巨頭正積極爭奪AI新創的合作機會,促使全球AI基礎建設快速擴張。
其次是模型多樣化與安全性提升,Anthropic強調「AI安全」理念,與OpenAI的開放性策略形成對比,有助於推動AI倫理與安全技術的發展。
最後的重大議題則是,當大家都在關心AI到底有沒有殺手級應用出現時,Anthropic預計2025年、2026年營收將達90億及200億美元,顯示企業對AI解決方案的需求正迅速成長,企業級AI應用將有加速的機會。
Anthropic與Google的合作,也成為全球幾大AI發展的風向指標,在OpenAI、Anthropic、Google Gemini、Meta Llama等模型展開的競賽中,如今,OpenAI加速發展,Anthropic與Google Gemini則緊追其後,至於Meta近來大幅裁員,看起來發展速度已落後。
Meta是在上周23日宣布,旗下人工智慧(AI)部門將裁減約600名員工,這波裁員涵蓋AI基礎設施部、基礎AI研究部(FAIR)以及其他和產品相關的職位,影響過去三年Meta在AI快速擴張期間招募的許多員工,至於裁員目的是精簡層級,提高運作效率。
不過,Meta執行長祖克柏目前正尋求重新調整團隊,並招募更專業的人才來填補關鍵職位。今年6月才加入Meta的AI長汪滔,他所直接督導、今夏新招募多位頂尖AI人才的TBD Labs部門,不在裁員之列,顯然祖克柏更倚重高薪聘來的新團隊,讓他們接手AI開發工作。
最後,美國AI產業競爭激烈,風起雲湧的加碼投資態勢,對於台灣晶片與伺服器產業來說,絕對都是正面訊息,台灣的角色也會變得更加關鍵。
從晶片來說,不論是OpenAI與輝達、超微、博通的聯盟,取得各家公司的GPU或ASIC,或是Google提供Anthropic的TPU晶片,這些晶片的大部分訂單,都會流向市占率最高的台積電,受惠最大的公司是台積電,以及相關的供應鏈及封裝測試等業者。
其次,不論是GPU或ASIC的伺服器,台灣伺服器代工廠一樣是受惠最多的族群,TPU晶片由台積電代工後,後續也會由鴻海、廣達、緯創等負責伺服器組裝與系統整合,台灣整體供應鏈將成最大受益者。
因此,不管是OpenAI掀起了永動機的運轉,如今Anthropic與Google的合作機置也開始跟著轉,這些動作讓AI產業繼續往前邁進,而最終最大受惠者,都是台灣的半導體及資通訊業者。
只是,在整個AI的生態鏈中,有沒有誰是最弱勢的族群?iKala執行長程世嘉提出一個「算力代理商陷阱」,他認為,目前所有的 AI 公司,本質上都是 NVIDIA 的算力代理商,必須犧牲所有利潤甚至倒貼去買晶片。
例如OpenAI,就必須向 NVIDIA、Microsoft Azure、Oracle、CoreWeave、Google Cloud 多方購買算力,陷入錯綜複雜且昂貴的依賴網,預計 2029 年支出高達 1,150 億美元仍無法盈利。
但程世嘉也認為,這當中唯一的例外是 Google,主要就是因為憑藉著 TPU 自研晶片與垂直整合生態,成功跳脫這個角色,讓自己變成「算力原廠」,Google 的供應鏈是自己設計晶片,並與博通和台積電合作。
AI泡沬到底何時會爆?我相信,這個議題目前討論熱烈,有很多人也都已預做準備,但愈是大家很警剔,泡沬要破掉的機會就比較小。我的想法是,現在更需要討論的是,誰將在泡沬破掉時受害最大?把這個想清楚,投資人才不會跟著一起受害。
- 記者:Knowing新聞
- 更多科技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