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成為算力隱形主角 迎接AI時代黃金十年
人工智慧(AI)時代,印刷電路板(PCB)從幕後走向舞台中央。2025年台灣電路板展(TPCAShow)落幕,多家產業高層一致看好,受惠AI伺服器與高速運算需求爆發,「PCB將開啟未來黃金十年」,也掀起上游缺料、供應鏈整合與大者恆大等趨勢。
AI伺服器、資料中心與邊緣運算需求飆升,帶動電路板迎來結構性成長。欣興電子(3037)董事長曾子章直言,「AI要旺10年以上」;臻鼎集團營運長李定轉表示,PCB將迎來黃金十年,是算力戰爭的隱形主角;臻鼎-KY(4958)董事長沈慶芳更形容,這是「PCB百年未見的大機遇」,產業應團結加速轉型。
AI時代,PCB扮演什麼角色?
PCB被譽為「電子產業之母」,從手機、電腦到AI伺服器與雲端資料中心,無不仰賴其穩定運作,但過去較不受到關注。沈慶芳指出,PCB角色正從「訊號連接」走向「系統承載」。隨著AI伺服器整合晶片與高頻寬記憶體等元件,要求PCB更大尺寸、更高層數與更嚴苛散熱與訊號完整性,製造挑戰倍增。
臻鼎-KY總經理簡禎富表示,高階AI伺服器主板單板製程逾130道、鑽孔超過10萬個,「任何微小偏差都可能影響效能」,PCB製程正朝半導體等級演進,需降低人為介入以確保良率。
此外,AI高速運算推動封裝技術進步,如CoWoP(Chip-on-Wafer-on-Platform)製程受到關注,使PCB需具備高精密度訊號與電源布線能力,銅箔基板與低熱膨脹材料因此成焦點。
台灣在全球PCB產業的戰略地位
根據統計,台資PCB產值在全球是數一數二地位,台灣在半導體與封測領域分別以全球69%與51%的市占率居領先地位,IC載板也達到35%。隨著AI與異質整合加速推進,預期市占率還會持續攀升,台灣PCB的戰略地位勢必更加關鍵。
業者看好,AI趨勢下,PCB已成為台灣另一個兆元產業,將伴隨半導體產業一起持續成長。
為何PCB掀起材料大戰?
AI伺服器熱潮帶動高階PCB需求,也暴露材料供應瓶頸。高性能玻纖布與超低粗度銅箔(HyperVeryLowProfile,HVLP)供不應求,其中,低熱膨脹係數(Low-CTE)玻纖布出現結構性缺口,HVLP4銅箔則成為AI伺服器升級關鍵。台灣銅箔廠金居(8358)董事長李思賢指出,HVLP4明年將成市場主流,「目前仍供不應求,未來2、3年需求強勁」。
TPCA統計,2025年上半年台灣硬板材料產值達新台幣1959億元,年增6.8%;設備產值360.6億元,年增33.4%,主因AI伺服器PCB鑽孔製程帶動需求。
鑽針廠尖點(8021)高層表示,AI推動鑽孔規格提升一個等級,「明年仍是好年」,並強調高密度、高速傳輸設計對孔位精度與品質要求嚴苛。
供應鏈搶AI商機 台廠打群架
PCB廠積極與材料、設備商協同研發,加速材料成熟與製程優化,形成新的產業生態系。業界看好,台灣將串起「半導體+先進封裝+PCB」新格局,成為「後摩爾時代」關鍵力量。
廣達(2382)資深副總經理暨雲達科技總經理楊麒令認為,AI需求持續往前進,廣達從系統製造出發,非常希望和PC板廠及供應鏈,針對長期性發展策略合作,緊密連結設計端和生產製造端,「能夠整合供應鏈,才能在AI浪潮上往前走」。
研究機構Prismark合夥人姜旭高更直言,「要搶AI商機就得打群架,不能單兵作戰」,上游協作與供應穩定將成關鍵競爭力。
PCB大擴產 大者恆大趨勢確立
隨AI算力持續提升,PCB不再是幕後配角,而是推動AI基礎建設的關鍵引擎。從材料到封裝、從製程到生態系,台廠積極搶攻AI時代商機,看好強勁需求,臻鼎-KY、台光電(2383)、欣興、金居、尖點、金像電(2368)等紛紛加碼擴產。
臻鼎-KY持續在中國、泰國、台灣高雄擴建高階產能,包括在中國廠區擴增AI高階HDI、HLC產能,以及高階軟板去瓶頸;泰國廠繼伺服器及光通訊領域重要客戶通過認證後,2廠也在加速建設中;高雄AI園區建置高階ABF載板與HLC+HDI產能,預計年底進入試產。
台光電也宣布3年內擴充7成產能,2026年下半年進入M9世代材料量產。董事長董定宇表示,明年接單仍暢旺,延續「全產全銷」態勢,擴產布局以台灣、東南亞與中國為主。
AI伺服器、資料中心與邊緣運算需求飆升,帶動電路板迎來結構性成長。欣興電子(3037)董事長曾子章直言,「AI要旺10年以上」;臻鼎集團營運長李定轉表示,PCB將迎來黃金十年,是算力戰爭的隱形主角;臻鼎-KY(4958)董事長沈慶芳更形容,這是「PCB百年未見的大機遇」,產業應團結加速轉型。
AI時代,PCB扮演什麼角色?
PCB被譽為「電子產業之母」,從手機、電腦到AI伺服器與雲端資料中心,無不仰賴其穩定運作,但過去較不受到關注。沈慶芳指出,PCB角色正從「訊號連接」走向「系統承載」。隨著AI伺服器整合晶片與高頻寬記憶體等元件,要求PCB更大尺寸、更高層數與更嚴苛散熱與訊號完整性,製造挑戰倍增。
臻鼎-KY總經理簡禎富表示,高階AI伺服器主板單板製程逾130道、鑽孔超過10萬個,「任何微小偏差都可能影響效能」,PCB製程正朝半導體等級演進,需降低人為介入以確保良率。
此外,AI高速運算推動封裝技術進步,如CoWoP(Chip-on-Wafer-on-Platform)製程受到關注,使PCB需具備高精密度訊號與電源布線能力,銅箔基板與低熱膨脹材料因此成焦點。
台灣在全球PCB產業的戰略地位
根據統計,台資PCB產值在全球是數一數二地位,台灣在半導體與封測領域分別以全球69%與51%的市占率居領先地位,IC載板也達到35%。隨著AI與異質整合加速推進,預期市占率還會持續攀升,台灣PCB的戰略地位勢必更加關鍵。
業者看好,AI趨勢下,PCB已成為台灣另一個兆元產業,將伴隨半導體產業一起持續成長。
為何PCB掀起材料大戰?
AI伺服器熱潮帶動高階PCB需求,也暴露材料供應瓶頸。高性能玻纖布與超低粗度銅箔(HyperVeryLowProfile,HVLP)供不應求,其中,低熱膨脹係數(Low-CTE)玻纖布出現結構性缺口,HVLP4銅箔則成為AI伺服器升級關鍵。台灣銅箔廠金居(8358)董事長李思賢指出,HVLP4明年將成市場主流,「目前仍供不應求,未來2、3年需求強勁」。
TPCA統計,2025年上半年台灣硬板材料產值達新台幣1959億元,年增6.8%;設備產值360.6億元,年增33.4%,主因AI伺服器PCB鑽孔製程帶動需求。
鑽針廠尖點(8021)高層表示,AI推動鑽孔規格提升一個等級,「明年仍是好年」,並強調高密度、高速傳輸設計對孔位精度與品質要求嚴苛。
供應鏈搶AI商機 台廠打群架
PCB廠積極與材料、設備商協同研發,加速材料成熟與製程優化,形成新的產業生態系。業界看好,台灣將串起「半導體+先進封裝+PCB」新格局,成為「後摩爾時代」關鍵力量。
廣達(2382)資深副總經理暨雲達科技總經理楊麒令認為,AI需求持續往前進,廣達從系統製造出發,非常希望和PC板廠及供應鏈,針對長期性發展策略合作,緊密連結設計端和生產製造端,「能夠整合供應鏈,才能在AI浪潮上往前走」。
研究機構Prismark合夥人姜旭高更直言,「要搶AI商機就得打群架,不能單兵作戰」,上游協作與供應穩定將成關鍵競爭力。
PCB大擴產 大者恆大趨勢確立
隨AI算力持續提升,PCB不再是幕後配角,而是推動AI基礎建設的關鍵引擎。從材料到封裝、從製程到生態系,台廠積極搶攻AI時代商機,看好強勁需求,臻鼎-KY、台光電(2383)、欣興、金居、尖點、金像電(2368)等紛紛加碼擴產。
臻鼎-KY持續在中國、泰國、台灣高雄擴建高階產能,包括在中國廠區擴增AI高階HDI、HLC產能,以及高階軟板去瓶頸;泰國廠繼伺服器及光通訊領域重要客戶通過認證後,2廠也在加速建設中;高雄AI園區建置高階ABF載板與HLC+HDI產能,預計年底進入試產。
台光電也宣布3年內擴充7成產能,2026年下半年進入M9世代材料量產。董事長董定宇表示,明年接單仍暢旺,延續「全產全銷」態勢,擴產布局以台灣、東南亞與中國為主。
- 記者:中央社記者江明晏台北2025年10月27日電
- 更多科技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