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都更難3/馬偕牧師、板橋林家大帳房好有緣! 橋北段紅磚的繁華與滄桑

[周刊王CTWANT] 台北市大同區橋北段三小段的地主們苦等都更10年,卻至今仍無法順利展開家園重建,導致地主們只能花費大量的金錢與時間來修繕屋齡超過130年的老屋。橋北段三小段位於大稻埕迪化街上,這裡的建築可以追溯自清朝光緒年間,而同樣位於此地區的還有馬偕牧師所建造的大橋教會。另,渴望展開都更的地主阿德(化名),其祖父當年還與板橋林家大帳房、許氏宗親會會長許丙共創許氏宗親會的開山鼻祖。
大同區橋北段三小段的房屋擁有滿滿的歷史韻味,馬偕牧師自清朝來台時期建立起的枋隙禮拜堂(大橋教會)也佇立於此。馬偕牧師於1872年來到台灣傳教與行醫,並創立台灣北部第一所西醫醫院「滬尾偕醫館」,也是著名的馬偕醫院前身。

馬偕除了在台灣醫界貢獻良多,同時也積極在台灣傳教。由於中法戰爭期間台北的大龍峒禮拜堂被摧毀,馬偕博士向清廷爭取,由台灣巡撫劉銘傳撥款賠償,並於1886年由馬偕牧師重建枋隙禮拜堂。如今枋隙禮拜堂已經成立139年,改名為大橋教會,且當年大部份的建築已經毀壞,目前唯有唭哩岸外牆和牧師辦公室是當年的歷史見證。
馬偕牧師在台北市共興建過4座教堂,分別為錫口教堂、艋舺教堂、大龍峒教堂、新店教堂,如今留存下來的歷史見證僅剩下前身為大龍峒教堂的大橋教會。台北市文化局2021年,因考量到大橋教會還保有清朝時代的唭哩岸石外牆,經文資小組審查同意以後,將大橋教會登錄為歷史建築,不料成為影響都更因素之一。

此外,現年76歲的地主阿德也和記者分享,橋北段三小段除了和馬偕牧師有淵源外,也和當年板橋林家的大帳房許丙有關。許丙於1911年從淡水公學校畢業以後,至板橋林家的林本源總事務所任職,並成功在短短5年內升任第一房庶務長,並成功為林家創辦華南銀行,晚年更是擔任唐榮鐵工廠、臺灣青果公司顧問,並積極促進中日合作。當年,許丙也在阿德祖父許陳清江的協助下,共同創立了許氏宗親會,並由許丙擔任會長。
訪談當天,阿德也談到其祖父許陳清江在日據時期是保正,並在迪化街二段經營碾米廠,也因此累積了足夠的財富,當年在淡水、北投以及新店擁有很多土地。阿德的妹妹也補充,如今已經破爛不堪的住家,當年所採用的建材是僅次於總統府所用建材一級紅磚(TR磚)的二級紅磚,只是再好的建材依然難敵百年光陰的侵蝕。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社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