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世界心理健康日,臺文館攜手劇場推出《愛自己療癒行動》,以戲劇開立文學處方箋

【威傳媒記者林志毅報導】



時值十月全球心理健康月,國立臺灣文學館與「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共同合作,於2025年館慶系列活動中,推出《愛自己療癒行動—「水面劇」臺灣戲劇療癒文學處方箋》,由藝術總監暨戲劇治療專家張嘉容策劃,結合文學、劇場與醫療專業,開啟一場以「博物館處方箋」為核心的公共療癒行動。



戲劇開啟療癒對話 文學館跨域實踐博物館處方箋



系列活動首場演出《翩翩—翅膀的重量》參與式工作坊,於10月11日「世界安寧日」及「國際女孩日」在臺灣文學館文學糧倉跨域舞台登場。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陳瑩芳親臨現場表達支持。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建良醫師更指出:「《翩翩》這個演出本身,就可以成為一種治療的元素。」他表示,張嘉容導演創作《翩翩》與《生命之河2.0》以來,持續努力讓作品觸及更多人,幫助個人與家庭。



響應世界心理健康日,臺文館攜手劇場推出《愛自己療癒行動》,以戲劇開立文學處方箋
張嘉容邀請觀眾上來演出劇中角色


響應世界心理健康日,臺文館攜手劇場推出《愛自己療癒行動》,以戲劇開立文學處方箋
陳秀丹醫師上台演出不一樣的醫生,創造不一樣的結局


響應世界心理健康日,臺文館攜手劇場推出《愛自己療癒行動》,以戲劇開立文學處方箋
陳秀丹醫師演出醫療團隊與家屬開家庭會議以及遠距視訊會議


響應世界心理健康日,臺文館攜手劇場推出《愛自己療癒行動》,以戲劇開立文學處方箋
演員郭瑩甄、賴茉凡、應采靈、江俊翰、黃鏡澄(自左至右)


張嘉容導演說明,團隊為每場節目精心設計了不同的「處方箋」,並由劉建良醫師擔任設計顧問,與臨床心理師黃鏡澄共同篩選題目。活動後也透過問卷調查,深入了解觀眾的收穫與反思。



《翩翩—翅膀的重量》:看見不同的生命價值觀



《翩翩—翅膀的重量》劇情以失智末期父親是否插管為主軸,呈現母親、女兒與兒子間對生命價值觀的拉扯與責任掙扎。影視演員應采靈飾演母親、江俊翰飾演兒子、賴茉凡飾演女兒、臨床心理師黃鏡澄扮演醫師、照顧者演員郭瑩甄飾演國外的姊姊。潘奕如擔任執行導演。



劇情高潮時,張嘉容邀請觀眾上台扮演角色,思考「延命與尊嚴」的倫理困境與溝通挑戰,代替角色發聲,說出未被理解的情緒與需求,在戲劇中練習深度傾聽與同理,並進一步辯論「什麼樣的生命樣態才是理想的生命」,可隨時轉換隊伍與觀點,激發參與者對於「活著」的哲學、醫療與關係思考。



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陳秀丹醫師演出一段「家庭會議」戲劇,進行病情解釋,同時邀請不在現場的家人以遠距視訊方式參與,解說醫病溝通過程,並現場說明病人自主法以及「預立醫療諮商(ACP)」。



觀眾高度滿意回饋:在戲劇中看見自己,在演出中找到力量



活動後測問卷結果顯示,所有觀眾皆表示更了解「水面劇如何幫助照顧者面對壓力與情緒」;九成一理解「病人自主權、預立醫療決定與安寧療護」的意義與差異;八成六指出,看見「家庭拉扯與醫療抉擇背後,其實都是愛與價值觀的展現」。



觀眾們寫下了讓他們印象深刻有收穫的部分:
「我更明白情緒的力量與正面的可能性。」
「預立醫療決定非常重要,不要把困難的決定留給小孩。」
「在生死之間與他人和解,經過今天的過程,我放下了自己的執著,也放過了我自己。」



「溝通後面隱藏了每個人深層的需求,透過戲劇方式亦真亦假,覺察自己的情緒,又和情緒和解。」
「演員的精彩震撼演出。」



《這次就愛自己》:從戲劇中練習愛與照顧



「『水面劇』愛自己療癒行動」系列節目第二場《這次就愛自己》,將於10月19日在同場地登場。作品從女性與家庭角色出發,探討個人如何在多重身分與壓力下,重新學會自我照顧。演出後的「愛自己 × 照護自己」工作坊,將邀請觀眾親身體驗,在戲劇中練習將照顧的力量帶回真實生活。



張嘉容表示,「陪伴與告別從來都不容易。文學、戲劇與心理學的交織,或許是幫助我們學會面對那些,沒有標準答案的生命經驗的橋樑,學習愛自己,與自己、他人、與生命和解。」



活動資訊



系列活動將持續於臺灣文學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與臺北市婦女館舉行。





《水面劇戲劇療癒文學處方箋》為公益計畫,歡迎大眾支持推動。



聯絡信箱:labelledormeuse@gmail.com



贊助水面上與水面下:https://forms.gle/PeUTq2naMKStAUxD8


(資料來源:威傳媒新聞-WinNews)



延伸閱讀:


  • 張嘉容《探索生死之間的美麗風景》演講,近九成觀眾好評回饋 水面劇「戲劇療癒文學處方箋」計畫持續擴展中

  • 張嘉容編導療癒劇觸動人心! 臺北「新『女子』行動」溫馨啟動

  • 《生命之河》2.0版穿越生死與和解的劇場互動體驗,感動登場 「水面上與水面下」 劇場張嘉容根據照護者的真實故事改編
  •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社會新聞
    人氣社會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