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排灣族百年前文物 今由瑞典返鄉在獅子鄉文物陳列館對外展出

曾經是排灣族百年前文物 今由瑞典返鄉在獅子鄉文物陳列館對外展出

【創新聞記者李堂安/高雄報導】瑞典排灣文物返鄉特展今10月1日 至 115年3月31日正式開展,鄉長朱宏恩邀請在場的每一位,不只是來看展覽,而是帶著一顆回家的心,與這些從遠方歸來的祖先祝福相遇,讓世界聽見排灣族的工藝與信仰,值得被尊敬、值得被傳承與代代相傳,永不止息。


曾經是排灣族百年前文物 今由瑞典返鄉在獅子鄉文物陳列館對外展出

來自瑞典南排灣百年文物正式在獅子鄉文物陳列館對外展出,揭開特展【Ki cacepeliw 從海那邊‧歡迎回家】;獅子鄉長朱宏恩表示,排灣文物為何會遠到歐洲,起源於20世紀初的「臺灣有用植物調查」。當時植物學家川上瀧彌與助手中原源治,深入臺灣山林採集植物的同時,也帶走部落的文物與記憶。而瑞典民族學博物館自烏姆勞夫公司購得首批臺灣原住民族文物,成為今日館藏的基礎。


曾經是排灣族百年前文物 今由瑞典返鄉在獅子鄉文物陳列館對外展出

而這場跨越近8,000公里的文化對話,真正的起點,是2020年。瑞典國家世界文化博物館為了尋找這批文物的原初社群,分別聯繫了國立臺灣博物館、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及中央研究院,並於2022年與獅子鄉展開文物返鄉對談。48件展品,來自1900年代初的南排灣族群生活。有的曾是家族禮服上的裝飾,有的是日常用器,也有的是儀式中不可或缺的物件。


曾經是排灣族百年前文物 今由瑞典返鄉在獅子鄉文物陳列館對外展出

置放在展櫃內的排灣族珍品,吸引著參觀者的目光,像是走入時光穿梭機;朱宏恩強調,珍品並不是冰冷的展示,是祖先的手藝、是部落的記憶、是曾在祭儀中跳動的靈魂。過去一百年,它們沉睡在他鄉,如今終於回家,重新呼吸屬於山林的氣味,聽見族人吟唱的古謠及向星空發出的吶喊。

獅子鄉公所表示,這批文物的展出不是結束,而是文化連結持續深化的起點。未來將透過常設展策劃,國際交流與在地合作,讓這些物件不只是展覽品,更成為族人記憶、知識與工藝再生的媒介,帶動更多文化對話與創新行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社會新聞
人氣社會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