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戲劇舞台到公益現場:謝坤達走進看不見的世界

【撰文|創新聞記者陳光蘊 /採訪報導】「歲月不老,唯夢不滅。」——泰戈爾。當視線逐漸模糊、世界從彩色轉為灰白,我們還能如何走下去?在這個高齡化浪潮席捲的時代,有一群人——他們看不見前方的路,卻仍努力一步步,走向光。
在世界白手杖日(10月15日)前夕,愛盲基金會以「有夢EYE不老」為主題,邀請年度代言人謝坤達現身公益記者會。這不僅是一場活動,更是一場對「生命尊嚴」的集體覺醒:高齡視障者,值得被看見,也值得被陪伴。

▲坤達攜手吳爺爺邀請大眾一起成為愛盲超人,支撐高齡視障者勇敢前行!(圖/主辦單位提供)
白手杖,不只是行動輔具,而是通往尊嚴的路
「白手杖,對他們來說不只是輔具,而是『重新走出家門的勇氣』。」謝坤達在拍攝《有夢EYE不老》公益影片時這樣說。他在片中與83歲視障長者吳勝雄(吳爺爺)對戲。那是一個關於「重新相信自己」的故事——從失明後封閉在家、不敢踏出一步,到拿起白手杖、慢慢走出門,吳爺爺用顫抖卻堅定的步伐,詮釋「活著的意義」。
坤達說:「白手杖就像朋友,讓吳爺爺重新感覺到自己還能自由、還能做夢。」
拍攝期間,劇組特別為吳爺爺安排了一場驚喜慶生。當生日歌響起、爺爺笑著唱《愛拚才會贏》,坤達紅了眼眶。
他坦言:「那一刻我明白,助人不是一種付出,而是一種幸福。」

▲坤達蒙眼挑戰嗅覺、觸覺、聽覺關卡,忍不住大呼:「我現在是在玩很大嗎?」(圖/主辦單位提供)
看不見的高齡浪潮:當「失明」遇上「老化」
根據衛福部2025年第二季統計,全台65歲以上高齡視障者高達31,500人,占視障人口近六成。這不只是醫療問題,而是一場關於孤立、退化與尊嚴的社會挑戰。愛盲基金會董事長黃克綸指出:「許多高齡視障者害怕跌倒或造成家人負擔,不敢出門,長期孤立在家。」
因此,基金會透過「白手杖愛盲行動服務計畫」深入社區與偏鄉,教導高齡視障者定向行動與生活自理,並舉辦失智症、肌少症等健康講座,讓長輩不只被照顧,更被「理解」。這是一條漫長卻必要的路——從「看見問題」到「陪他們走過」。
當代言人化身體驗者:謝坤達的「蒙眼挑戰」
在記者會現場,坤達蒙上眼睛,挑戰以嗅覺、觸覺與聽覺完成任務。當聽覺闖關進入「語速怪物」環節,他忍不住笑問:「剛才是有鳥在叫嗎?聽攏嘸耶!」幽默之中,卻藏著深刻體悟:「我終於明白,高齡視障者要靠其他感官完成日常,是多麼不容易。」這個真實的體驗,也讓在場的媒體與觀眾感受到——「看不見世界的人,其實最渴望的,是世界能看見他們。」

▲坤達與吳爺爺熱情合唱《愛拚才會贏》(圖/主辦單位提供)
公益,不只是捐款,而是一種溫柔的同行
「愛盲超人」不是神話,而是一種生活態度。也許是一句問候、一趟陪伴、一支捐款簡訊,都能成為高齡視障者心中的光。愛盲基金會表示,今年因經濟低迷,募款下降逾兩成,公益推動面臨嚴峻挑戰。然而仍有許多企業與民眾持續伸出援手——包括田月桑時、桂格等品牌拋磚引玉。凡捐款500元以上即贈公益好禮,邀請全民成為「愛盲超人」,一起支撐這群長輩勇敢前行。
坤達在活動尾聲再次與吳爺爺合唱《愛拚才會贏》。那一刻,笑聲、歌聲與掌聲交織成一種安靜的力量。
他說:「或許我們幫不了所有人,但至少能讓有人,不再孤單。」
讓愛,成為他們的眼睛
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健康福祉」「優質教育」「減少不平等」「永續社區」等項目,
都與愛盲基金會的實踐緊密相連。這是一場關於永續與人性的公益革命——讓高齡視障者不被遺忘、不孤單,繼續在人生的盡頭,看見光的方向。「我們看不見的,不代表不存在;我們願意看見的,才是真正的光。」
加入「白手杖愛盲行動」:一起當愛盲超人!
捐款:https://reurl.cc/vL22xe
劃撥帳號:15935356(請註明「白手杖」)
觀賞宣導片《有夢EYE不老》:https://youtu.be/Kop1wu5AGR4
- 記者:陳 光蘊
- 更多社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