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頻釀命案!衛福部出手了 將修法加嚴「限定施術醫師資格」

國內近來醫美亂象頻傳,日前更傳出一名男子接受「陰莖增大術」後意外身亡,而執刀醫師早有爭議,卻能多次更名繼續執業。對此,衛福部今天(19日)表示,已著手修改《特管辦法》,方向將更嚴格,除了擴大管理範疇與處置行為樣態外,未來也會將不同醫美處置分門別類管理,並限定每項醫美都由符合特定資格的醫師操作。





台北市一間診所於17日發生醫美事故,一名男子花費40萬元接受「陰莖增大術」後,術後不幸失去呼吸心跳,最終宣告不治。值得注意的是,該位醫師丁斌煌過去就曾發生糾紛,甚至更改姓名,診所也已四度更換招牌,但外界卻難以察覺。





根據衛福部《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目前針對醫美採取分級管理,依注射、光電、美容醫學手術等不同範疇有所管制。然而,現行辦法僅針對削骨、抽脂、拉皮、隆乳等8類病人風險高,且涉及麻醉的美容醫學手術有登記列管,並明訂須具備施術專科醫師資格。





對此,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表示,國內最近確實陸續發生多起醫美事故,衛福部已著手修改或修正《特管辦法》,將會有分級管理概念,也規劃要從嚴修正。





劉玉菁指出,《特管辦法》原本就對醫美採分級管理,如今則擴大管理範疇,將依照不同項目的醫美處置,及對病人的風險不同,逐一分門別類管理。也就是說,不同的醫美項目,設定須由符合不同資格的醫師才能操作。他強調,具體內容待政策明確後再說明,方向就確定是加嚴、擴大管理。





至於部分專家建議,醫美應限定由整形外科、皮膚科等次專科醫師操作。劉玉菁說明,衛福部也認同需加強醫師資格與訓練,但「不會只是用『次專科』這麼簡單」,仍需一套管理,同時會加強醫療機構,針對施行醫美的醫院或診所的管理一併改進,讓制度更全面。





對於有醫師更改姓名逃避責任的問題,劉玉菁回應,目前已有「狼醫查詢平台」,但尚未特別建立一個平台。不過,平台因各縣市公報分散、資料未整合,仍有技術瓶頸,但劉玉菁相信未來只要克服技術問題,違規醫師的懲戒紀錄也可比照性平案件公開。(責任編輯:卓琦)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社會新聞
人氣社會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