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食好事前進印尼「科技導入・標準化製程・在地化創新」深化合作機會
【威傳媒記者蘇松濤報導】
由頂新和德基金捐助成立的好食好事基金會,旗下好食好事加速器帶領四家餐飲服務解決方案新創團隊—可可食集、團薦科技、愛吠的狗與玩艸植造—展開為期一週的印尼市場探訪行程。本次出訪以「科技導入」「標準化製程」「在地化創新」為核心策略,聚焦印尼快速成長的餐飲科技與雲端廚房市場,希望在第一線觀察中為台灣新創建立跨境合作機會與市場進入路徑。

團隊走訪印尼兩家具代表性的現代餐飲品牌:連鎖咖啡獨角獸 Kopi Kenangan 與以一美元牛丼飯著稱的平價蛋白質品牌 Se’Indonesia。兩者分別在「平價精品化」與「雲端廚房標準化」上展現印尼市場的高速成長模式,也提供台灣新創直接面對大型市場運作的機會,不僅能理解東南亞消費特性,更能針對營運痛點提出即時的技術解方。
Kopi Kenangan 過去四年以驚人速度從區域品牌成長為獨角獸企業,目前在印尼超過 1,000 家門市,並計畫於 2026 年進入台灣市場。其以 App 會員系統、數據分析與中央生產高度整合營運效能,是台灣新創可切入的主要場域。參訪交流中,Kopi Kenangan 的管理團隊特別指出,快速展店已使其對自動化設備、供應鏈監控工具與智慧營運系統產生更高需求,對台灣 AI、設備整合與智慧決策技術表示強烈興趣。

參訪交流中,Kopi Kenangan 的 People & Culture 負責人 Orri Pasaribu 表示:「我們預計最快將在明年上半年於台灣展店,也期待有機會與台灣的新創合作,運用創新科技協助我們加速成長、提升營運效率。」
而 Se’ Indonesia 近年以「讓人人都能負擔得起牛肉」為使命,靠雲端廚房模式徹底重構供應鏈。其中央廚房負責所有燻煮、烹飪與分裝,再分送至各據點,使門市僅需四人即可在三十秒內完成出餐。該模式成功將固定成本轉為可變成本,讓品牌能以一美元提供穩定品質的牛丼飯,每月銷量突破 500 萬份,並已連續十五個月保持獲利。此高效率營運模式,正是台灣食農新創在自動化設備、門市流程優化、選址工具與永續原料上可立即切入的合作場景。

本次出訪的四家台灣新創, 在交流過程中皆獲得兩家印尼品牌正面回饋,並初步展開合作可能性的討論` ,其中包含智慧選址軟體、全自動點餐設備、訂供貨平台與永續材料等四類解決方案。Se’Indonesia 甚至當場表達希望能進一步評估台灣技術導入到其全國雲端廚房系統的可行性,顯示台灣技術能量與印尼市場需求已出現高度契合。
好食好事表示,本次出訪的目的並非單次交流,而是希望透過實地探查,協助台灣新創理解東南亞市場的真實規模與技術需求,並在策略上更聚焦可落地的跨境合作模式。從首日成果來看,「科技導入」「標準化製程」「在地化創新」三大方向已成功引發印尼品牌的興趣,而新創團隊也於訪談中即時洞察當地營運邏輯,對後續深化合作奠定實質基礎。
圖片提供:好食好事
(資料來源:威傳媒新聞-WinNews)
延伸閱讀:
- 記者:編輯中心
- 更多社會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