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蝦是否要「剝殼吃」? 日本營養師:外殼有特別的營養成分

烤蝦是否要「剝殼吃」? 日本營養師:外殼有特別的營養成分
(示意圖/pixabay)

[周刊王CTWANT] 在烤海鮮料理中,帶殼的鹽烤蝦向來深受喜愛。但食用時,是否要「連殼一起吃」經常引發爭論。就算是不習慣吃蝦殼的人,其實也可以從營養學角度重新認識這項食材的價值。

根據《Hint-Pot》報導,前家政科教師、營養師和漢步實解釋,蝦本身就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海鮮,除了含有維他命E這類抗氧化物質外,還有助於促進肝臟功能的牛磺酸,以及血液循環與腦部活化所需的Omega-3脂肪酸,如EPA、DHA。但這些豐富的營養不只來自蝦肉,蝦殼同樣也富含值得一提的成分。

尤其在蝦殼中,含有一種蝦肉中缺乏的膳食纖維「幾丁質(キチン)」,這種成分不僅能吸附腸道內的有害物質,還能作為益菌的養分,幫助調整腸內環境。

此外,加熱時,會讓蝦殼變紅的蝦紅素(アスタキサンチン)則是一種強力的天然抗氧化物質,對預防老化與生活習慣病都有幫助。而這些營養物質多半不溶於水,若不食用蝦殼,將難以攝取。

但報導中提到,蝦殼並非人人都能輕鬆咀嚼,對部分人來說,不僅口感偏硬,也可能刺傷口腔或造成消化不適。因此,在決定是否吃殼之前,建議視個人口感與身體狀況而定。

無論是否打算吃蝦殼,和漢步實仍建議保留蝦殼進行烹調。蝦連殼烤不僅能保持鮮味與水分,也能增添香氣,避免蝦肉過度收縮。

料理前,最關鍵的是要去除蝦背部的「背腸」,這是一條黑色的細線,是蝦的消化器官,有時含沙粒,吃起來會有腥味。處理時可用竹籤輕輕從蝦頭與身體間刺入,夾住蝦身,慢慢抽出,避免斷裂。

至於腹部那條也呈黑色的細筋,其實並非腸道,而是神經,因此即使未取出也不會影響風味。

當然,也有人不習慣直接吃蝦殼,這時可選擇在食用前剝殼。和漢步實建議使用廚房紙巾輔助,先將蝦頭與身體分離,再一節節剝除蝦殼與腳部。她指出,徒手剝殼完全沒問題,並不一定要使用筷子。

而剝下的蝦殼與蝦頭也不必丟棄。這些部分經過乾炒去除水分後磨碎,可作為義大利麵或湯品的提味撒料使用,不僅延續食材價值,也讓不吃蝦殼的人能間接攝取其中營養。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旅遊新聞
人氣旅遊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