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謐之晨,漫步好時光:晨間祕境風景

篤信佛教的清邁,古城內外有數百佛寺,大多裝飾得金碧輝煌,信眾遊人往來不斷。相較於香火鼎盛的熱鬧,更偏好洗滌性靈的清淨,起個大早,趕在城市開啟日常模式前,前往捕捉清邁一日之間最美好的晨間風景。

在蔣勳老師的《無夢》一文,得知了無夢寺(Wat Umong),一般譯為悟孟寺,但還是覺得無夢寺這個名稱的意象更美。13世紀末,蘭那王國的明萊王在城西郊山中建造無夢寺,取其遠離喧囂,作為冥修地點。山壁鑿了石窟拱道,寺名「Umong」即為石窟之意。一度荒廢,直到1940年代才重新啟用。



山林古寺漫步
初到無夢寺時沒找到正門,誤打誤撞自一條湖濱小徑入寺。小徑曲折,草木蔓生,穿過一址廢墟,迂迴通向無夢寺的湖泊,更有一種山林探險的期待感。湖水藻綠,正中一方小島,金色晨光斜斜地自林間穿透,灑落濃淡光影。空氣中是暖融融的微風,讓胸臆都柔軟了起來。湖中鯰魚浮水接喋,鴿子圍著人漫天亂飛,見有鳥食在手即撲上啄食。野雞成群在林間踱步,或抖擻羽毛對峙,或旁若無人地在佛頭上啼叫。狗則不若雞活躍,腆著胖胖肚子路倒大睡,連耷拉一下耳朵都懶。雞犬相聞,一派與世無爭的平和。

在寺中漫遊,拾階步上一座小丘,頂端一座佛塔(stupa),山壁一側被鑿出數座拱洞,通向幽深石窟,此即「Umong」。石窟以縱橫拱道連通,每條拱道的盡頭皆有一尊斜披袈裟的石佛。石窟正中洞開一井天光,焚香燃燭,擷蓮花供奉金佛,一名老僧在佛前清理燭臺殘蠟時,一隻黃狗便臥在一旁靜靜守候。



以紅磚砌成的石窟外牆,因年代久遠,磚色轉為煙燻般的褐黑,苔深難掃。山壁一側是一方雜木林,樹根盤結,厚積一地的落葉因天熱而轉為枯褐,數不清的殘損佛像石雕供奉其間。其中最大的一座佛首,斂著目光,唇邊一抹安靜微笑,有一種洞悉世事的悲憫,又有一種超脫世外的淡然。

也許因為歷經荒廢,雖風和日麗,無夢寺境卻仍有一種抹滅不去的寂寥。同樣是隱遁山林,帕剌寺(Wat Palad,亦作 Wat Pha Lat)卻少了感傷,多了幾分恬和意境。這是一處真正的山中祕境,建於1373年,不在指南攻略中,在當地亦少有人知。帕剌寺位於素帖山國家公園區,毗鄰素帖寺,兩寺間有健行步道「Monk's Trail」。沿1004號公路上行約五公里,即見一座紅瓦白牆的小寺殿,左右兩側的車道和山徑皆可通向帕剌寺。



雨季開始前,清邁的天氣十分炎熱。越往山上,明顯感到溫度漸低,對比遠方市區的煙塵蒸騰,眼前一山闊朗讓人心情舒暢。走山徑下行,一片繁青蕪綠的慢坡緩緩展開眼前,帕剌寺的殿舍群落即錯落林間,坡邊一脈小溪順岩谷直下成瀑,故寺院以「Palad(岩坡)」命名。建築風格素淨,青瓦白牆,石階紅磚,少有繁複的金箔裝飾,卻有不少姿態生動的雕像,除了神情莊嚴的佛,還有許多神話中的聖獸:側身沉睡的迦樓羅、英姿煥發的那普辛、攀在欄杆上的摩迦羅、圓滾滾的三頭象神、半人半獸的護法神阿普頌西。寺境中央是一頂佛塔,周邊幾間拜殿,其中一座造型奇特,猜不出是木或是岩石,緊閉木門上是描金著彩的象神迦尼薩。溪谷對面則是一座覆蓋草棚的石窟,幾尊佛陀坐像看來都有數百年歷史。

帕剌寺極有生活情調,涼棚奉茶,看臺裝飾鮮花,植栽皆經悉心打理,樹幹繫上一面書寫了智慧之言的小綠牌,是泰國寺院的「箴言樹」傳統。僧侶專心致志地忙於晨間灑掃,只抬眼遞來一個微笑,兩廂無話。林間依舊是雞飛狗臥,風聲過耳,流水淙淙,在默觀之間,不覺時光流逝。



寺中最讓人難忘的風景,是一面圓石雕。通往佛塔的臺磯一側是城牆般的磚壁, 四面佛為牆垛,磚隙嵌著無數爬藤,圓石雕懸於磚壁正中──一隻大象腆著肚皮闔眼沉睡,神態恬然,象鼻捲著一朵含苞待放的蓮花漂浮半空,在暖黃間曖曖放光。朦朧的神祕感,彷彿宇宙間的微渺一塵,又如不願清醒的一場幻夢。想千百年的人世光陰,在諸佛眼下,其實不過彈指一瞬。悲歡離合,成住壞空,一切都是尋常。

將離去的時候,僧侶已結束晨間勞作,圍坐在老樹下吃早餐,寺中胖狗聚在一旁等待餵食。這畫面是如此和諧美好,他們的日常,卻是我們的夢想。

更多內容..請掌握《TRAVELER Luxe旅人誌》動態,歡迎加入FB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travelerluxe

前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