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雨天穿洞洞鞋出門踩到水 回家高燒竟是感染「丹毒」險害命

他雨天穿洞洞鞋出門踩到水 回家高燒竟是感染「丹毒」險害命
一名三十多歲的王姓男子,在暴雨中穿著洞洞鞋蹚水出行,返家後出現小腿紅腫、發熱、劇烈疼痛等症狀。(示意圖/翻攝Pexels)

[周刊王CTWANT] 近日中國大陸河南鄭州一名三十多歲的王姓男子,在暴雨中穿著洞洞鞋蹚水出行,返家後出現小腿紅腫、發熱、劇烈疼痛等症狀,最終被診斷為「丹毒」感染。對此,醫生也示警,雨天積水中潛藏大量細菌。

根據陸媒的報導,王姓男子在暴雨中穿著洞洞鞋踩水,回家後出現小腿紅腫、發熱、劇烈疼痛等症狀,體溫更是持續高燒至38至39℃。王男隨即前往醫院就診,最終被診斷為「丹毒」感染,所幸經及時治療後病情得到控制。醫生提醒,雨天積水中潛藏大量細菌,若腳部有傷口或腳氣等皮膚問題,極易因污水中的病原體侵入而引發感染。

報導中指出,丹毒俗稱「流火」,是一種由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皮膚感染性疾病,最常見於下肢及面部。該病發病迅速,初期會出現寒顫、發熱、頭痛、噁心與嘔吐等全身症狀,隨後局部皮膚會產生邊界清晰的紅腫熱痛區域。一般在四至五日內病情達到高峰,若未及時治療,特別是嬰幼兒、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有可能併發腎炎、皮下膿腫甚至敗血症,危及生命。

醫生說明,雨天常見的城市積水多由地面與地下管道的混合污物所組成,其中含有大量細菌、病毒與真菌。若腳部皮膚有破損,這些微生物極可能透過微小傷口進入體內,除了導致丹毒之外,亦可能引發其他常見疾病,如足癬、鉤端螺旋體病與淋巴管炎等。

足癬是雨天蹚水後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潮濕悶熱的環境為真菌滋生提供了理想條件,此病俗稱「腳氣」,表現為趾間浸白、脫皮、水泡,甚至伴有紅斑糜爛與惡臭,若合併細菌感染則症狀更為嚴重。醫師指出,足癬需透過及時清潔與外用抗真菌藥物控制,若拖延治療,恐持續反覆發作。

另一種需警惕的病症是過敏性皮炎。積水中的微生物或化學物質容易刺激皮膚,引發紅斑、丘疹、水皰與瘙癢等過敏反應,嚴重時甚至出現腫脹不適。此類情況可透過局部塗抹糖皮質激素類藥膏或口服抗過敏藥物進行緩解。

醫師強調,有灰指甲、腳氣,或皮膚有破口的人群,對外界病原的抵抗力相對較弱,一旦蹚水極易感染。而老年人、兒童、糖尿病患者及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等體質較弱者,更屬於高風險族群,務必避免在雨天直接涉水。

面對近期多地暴雨頻繁,醫師呼籲民眾出行時應做好防護。盡量避免穿著洞洞鞋、拖鞋等露趾鞋,若需涉水應穿高筒雨靴或使用塑膠袋包裹雙腳。蹚水返家後,務必立即用清水或生理鹽水清洗腿部,再以乾淨毛巾擦乾,保持皮膚乾燥。鞋襪應及時清洗晾乾,避免長時間潮濕悶熱導致黴菌滋生。若在雨中不慎造成皮膚破損,應立即使用碘伏消毒,避免病菌入侵。

醫師也提醒,若在蹚水後出現紅腫、水皰、瘙癢等異常症狀,切勿自行搔抓或隨意用藥,應盡快前往正規醫療機構就診,以免小病變大病,延誤治療時機。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大陸新聞
人氣大陸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