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滅之刃》無限城篇第一章台日票房破億 原作者分潤恐只有「這數字」

《鬼滅之刃》無限城篇第一章台日票房破億 原作者分潤恐只有「這數字」
《劇場版「鬼滅之刃」無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窩座再襲》在台灣上映兩天票房即破億元,但原著實際分到的金額可能難以與票房規模相比。(圖/摘自Muse木棉花臉書)

[周刊王CTWANT] 日本動漫電影《劇場版「鬼滅之刃」無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窩座再襲》在日本上映10天票房突破128億日圓(約新台幣25.9億元),台灣代理商木棉花也公布首兩天票房高達新台幣1.1億元,正式超越2020年《無限列車篇》紀錄,外界看好後續票房將直逼500億日圓(約新台幣101.2億元)。不過根據日本文藝家協會規定,電影原作使用費上限僅1000萬日圓(約新台幣202.3萬元),新人作家通常只能拿200至400萬日圓(約新台幣40.5至80.9萬元),作者吾峠呼世晴實際分到的金額可能更低,與驚人的票房數字形成強烈落差。

《Real Sound》報導,《鬼滅之刃》曾在2020年推出《無限列車篇》,締造404.3億日圓(約新台幣81.9億元)日本影史票房冠軍紀錄,讓炎柱煉獄杏壽郎被封為「400億男」。外界當時形容這是「疫情下的奇蹟」。然而,《無限城篇 第一章》票房增長速度更快,反派猗窩座甚至有望成為「500億男」。

不過,電影票房屬於純入場票收入,不包含周邊商品、藍光、線上串流等收益。一般情況下,戲院可分得約50%,配給公司拿10%至20%,其餘30%至40%歸製作方所有。以《無限列車篇》為例,戲院分得約200億日圓(約新台幣40.5億元),配給公司約40億日圓(約新台幣80.9萬元),製作方約160億日圓(約新台幣32.4億元),而核心製作方包括Aniplex株式會社、集英社及飛碟桌有限會社(ufotable)。

相比之下,原作者能拿到的原作使用費非常有限。日本文藝家協會規定金額上限為1000萬日圓(約新台幣202.3萬元),即便是大熱IP也不例外。新人作家通常僅能拿到200至400萬日圓(約新台幣40.5至80.9萬元),再扣除出版社及經紀人佣金後,實際所得更少。以吾峠呼世晴當時的新人身份推算,收入甚至可能僅約120萬日圓(約新台幣24.2萬元)。過去曾有電影《羅馬浴場》同名漫畫原作者透指出,電影票房達60億日圓(約新台幣12.1億元)時,她僅拿到約100萬日圓(約新台幣20.2萬元)原作費,引發輿論。

不過,《鬼滅之刃》本身已形成龐大的「鬼滅經濟圈」,包含漫畫、周邊、遊戲、舞台劇與活動等多元收益,吾峠仍可透過這些管道獲得高額版稅收入。外界預估,《無限城篇》第二章將涵蓋童磨與黑死牟的戰鬥,第三章則是與鬼舞辻無慘的最終決戰,最終三部曲票房有望合計達到2000億日圓(404.7億元),但作者能分到的電影收入仍難與票房規模相比。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娛樂新聞
人氣娛樂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