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定假日增 人力銀行:民生消費業及早招募彈性人力

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修法,新增國定假日,104人力銀行今天分析4大影響,包含排班制員工需重新排班,加班費可能增加,並提醒民生消費產業及早規劃營業及人力因應方案,如多元招募彈性人力,掌握假期紅利。

勞動部統計,2024年台灣每名受僱員工的正常工時及加班工時合計達2020個小時,在39個主要國家中,排名全球第5、亞洲第2,僅次於墨西哥、新加坡、哥斯大黎加以及智利。

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修法,新增4個國定假日,勞動節改為全國放假。

針對產業影響,104人力銀行人力資源處協理江錦樺透過新聞稿指出,首先,民生消費產業持續缺工,觀光旅遊、餐飲美食、批發零售等民生消費產業迎接新一波假期商機時,應提早納入人力供給,儘可能多元招募兼職、工讀生、新住民、外籍人士,或中高齡等彈性人力,掌握假期商機。

其次,江錦樺表示,若製造業和民生消費產業採排班制,當國定假日增加,而企業希望生產線照常運作或趕訂單出貨,或是店頭門市照常營業、甚至調度更多員工服務假日消費潮,就必須重新排班,並計算加班費或提供補休。

以2025年10月為例,含中秋節、雙十節已有10個休假日,新增光復節之後,變成11個休假日,雖然排班制員工遇國定假期可和其他日期對調,但仍需休滿休假日天數,如果沒有休滿,就必須額外提供加班費給員工。

此外,當國定假期增加,若員工原有的工作量不減,勢必造成員工負擔加重,或企業必須支付額外的加班費。江錦樺指出,企業應交叉分析專案的重要性與急迫性,重新檢視工作效率和專案的先後順序,避免放假「看得到卻休不到」,他建議企業可從工作流程優化、專案支援、時間管理等3面向著手。

最後,江錦樺提到,因應近3年大缺工潮,部分企業以「優於」法定的假勤留才引才,全國新增國定假日,優勢假勤相形失色,考驗企業雇主品牌的經營成效,建議企業向員工真誠溝通,也思考配套措施,例如彈性工時、混合辦公等,減少員工反彈或信任流失。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