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暫時性稅率20% 學者:不理想但不是最壞結果

美國對等關稅8月1日上路,台灣稅率在最後一刻公布,稅率為20%,較4月公布稅率下降12個百分點,但高於日韓的15%。學者分析,日韓付出很大代價,換取15%稅率,台灣的20%不是最理想,也不是最壞結果。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今天簽署行政命令,根據白宮最新公布的各國修正後對等關稅,台灣稅率為20%。

總統賴清德今天表示,美方先對台灣公布20%的「暫時性稅率」,只要後續達成協議,可望再調降稅率。總統府上午也將召開「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記者會」,預料將有更進一步的說明。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暨東海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邱達生表示,看到20%稅率當下心情,當然覺得高於預期,「但一定是有堅守底線,不然就會是15%」。

邱達生說明,川普原先說會給台灣「最佳稅率」,台灣也以不高於日韓作為爭取目標,如今稅率20%,顯然高於日韓,也不是最佳稅率,合理推測,是政府考量15%稅率附帶條件後,做出權衡。

邱達生指出,台灣稅率為20%,但詳細條件還不明朗,有待政府進一步說明;單以目前資訊來看,如果能談到更低稅率,好處是台灣企業在美國市場,對日韓不至於失去價格競爭優勢,缺點是台灣長期經濟發展受限,單以市場傳聞15%要綁4000億美元對美投資,已經接近去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一半,規模驚人。

此外,台灣是民主國家,邱達生直言,與美國談妥承諾後,有些可能是需要國會通過,台灣內部共識也是重要挑戰。

邱達生說,考慮到這些後續衝擊,加上台灣政府希望守住維護國家利益、守護產業利益、守護國民健康與確保糧食安全4大底線,政府應該是評估到底要以這麼多條件換取15%,還是先20%,再持續爭取。

對照日本、韓國,日本將對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並開放國內市場,包括汽車和卡車、稻米及其他農產品等貿易,而日本輸美商品將被課徵15%的對等關稅,比川普先前揚言徵收的25%稅率低了10個百分點。

韓美經貿協議則包括建立規模為3500億美元的基金,鞏固兩國戰略產業合作基礎,助韓國企業進入美國造船、半導體、二次電池、生物和能源市場。基金中的1500億美元將專門用於造船合作計畫,將為韓國企業進軍美國造船業提供後盾。

邱達生表示,日韓換取15%稅率的代價相當高昂,現階段台灣20%僅是暫時性稅率,不是最理想,但也不是最壞結果,取決於其他條件,就待政府說明相關進展及內容。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