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變幻莫測!最壞情況已過 孫明德籲台廠備妥「這3套備案」

[周刊王CTWANT]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25)日發布,上半年外需與民間投資表現優於預期,台灣2025年經濟成長將呈現「前高後低」的發展格局,全年GDP年增率預估為3.02%,較4月預測上修0.11個百分點。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籲台廠學習日廠的應對之道,提醒台廠「關稅最重要的不是放榜,是後續的處理和再談判」。
有關關稅議題,「川普關稅的衝擊,最壞情況已經過去了!」孫明德表示,最悲觀的是在4、5月份,但從多國關稅稅率放榜之後的經驗觀察,即使美國宣布稅率,「但並不是結束,而是新的起點。」
他認為,相信政府已做好我方的底線,談判團隊在前線進行第四次實體諮商,肯定有收到美方要求台灣開放農產品、汽車進口關稅,這些都是不出意料,以川普目前的作法都是可以再繼續談。
孫明德強調,「現在關稅也太難算了,不是初1、15不一樣,是每天早上、下午不一樣,對於台灣企業來說,我們已經等了三個月了,最後答案不管是不是滿意,都要做好準備。」
他用日本供應鏈舉例,提及四成廠商提到「漲價」,三成業者提到「自己吃掉一部分」,「關稅出來以後,台廠要注意,有多少是可以自己吸收的?多少能作為供應鏈談判?又有多少能轉嫁消費者?」
他提醒台廠,把上述方面算好,「不管什麼時候公布,台廠都可以做好預案準備,放榜了以後才來做,可能就為時已晚。」
那《232條款》對台衝擊多大?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表示,不論美國行動方案,或4大CSP業者的資本支出從去年2400億美元提高至3,100億美元,加上川普日前助輝達拿下中東主權AI訂單,「AI軍備競賽持續進行,這部分對於台灣是正面的效應,下半年出貨拉抬會繼續強勁。」
她進一步指出,重中之重的業者就是台積電,先進製程和先進封裝技術在全球無可取代,台積電可能因《232條款》,或許會用轉嫁或4奈米從亞利桑那州廠出貨的方式,由美國出貨減緩衝擊,「整體來說,台灣在AI市場上半年業績一支獨秀,預估趨勢會延續至下半年。」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財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