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企業利潤9月飆升21.6%!高科技製造業成主要增長動力

[周刊王CTWANT] 中國國家統計局27日指出,即便中美貿易局勢緊張,受北京抑制價格戰政策影響,大陸工業企業利潤在9月大幅攀升,同比增長21.6%。這一增幅延續了自8月開始的強勁反彈,當時工業利潤年增率為20.4%,同時也是自2023年11月以來的最大漲幅。
據《CNBC》報導,官方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主要工業企業利潤增長3.2%,較1月至8月期間的0.9%大幅加速。分析指出,企業盈利回升主要得益於北京推出的政策,旨在限制各工業領域激烈的價格競爭,當時生產者價格通縮已進入第3年。
同期,中國消費者物價意外下滑,9月同比下降0.3%,而生產者物價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PPI)大幅下跌2.3%。製造業在今年前9個月的利潤增長9.9%,電力、熱力、燃料及水供應企業利潤攀升10.3%,唯獨礦業利潤下降29.3%。
對此,中國國家統計局首席統計師于衛寧指出,高科技製造業是帶動整體利潤增長的主要動力,該領域9月利潤飆升26.8%。在工業企業中,國有企業利潤微跌0.3%,而外資工業企業(包括來自香港、澳門和台灣的投資企業)增長4.9%,私營企業則增長5.1%。
儘管面對中美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及國內消費信心疲弱,中國製造商仍穩健應對這個全球第2大經濟體的長期房市下行、勞動市場疲軟,以及出口面臨的增長壓力。
今年中國整體出口保持韌性,但分析師預計第4季度貿易增速可能放緩,部分原因是去年基數偏高。日本最大的證券公司「野村證券」(Nomura)的經濟學家團隊指出:「由於基數高和全球貿易壁壘上升,我們預計中國第4季出口增長將放緩,而第3季度同比增長6.6%,較第2季的6.2%略有提升。」
中國經濟在第3季擴張4.8%,為1年來最慢增速。固定資產投資(Fixed-asset investment)在今年前9個月意外收縮0.5%,為自2020年疫情以來首次下降(根據Wind Information自1992年以來的數據)。不過,9月工業產出增長6.5%,高於上月5.2%的增速,顯示工業活動仍具韌性。
分析師指出,這些穩健的數據意味著北京可能不會急於推出更多刺激措施,以實現全年約5%的經濟增長目標。雖然中國政策制定者在本月稍早的重要經濟規劃會議上承諾促進內需,但同時強調科技突破與工業升級的重要性。
牛津經濟(Oxford Economics)亞洲經濟主管Louise Loo表示:「會議中提及『擴大內需』與『改善民生』,但相對來說並不突出。」她補充:「這表明政策制定者雖然意識到家庭消費意願低迷和儲蓄過剩,但未來5年內並不打算大規模刺激消費。」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財經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