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德信:醫療產業潛在漲幅居各產業之冠

【記者柯安聰台北報導】醫療產業今年來表現相對失色,不過保德信指出,根據FactSet統計,各產業目標價與目前股價差距比較,以醫療業差距超過2成最大,顯示市場預期醫療產業股價在未來最具有上漲潛力。

PGIM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表示,統計顯示,市場認為S&P500大盤距離目標價尚有12.7%的成長空間,而醫療健護產業的差距更高達20.4%,居各產業之首,不僅反映出醫療類股未來的成長潛力,這波醫療類股因為受政策影響不漲反跌,反而提供逢低進場的好時機。

江宜虔表示,事實上醫療生技產業所繳出的第2季財報數據相當亮眼,LSEG I/B/E/S統計,截至8月22日已公布的S&P500企業當中,有87.9%的醫療保健公司第2季財報優於預期,全年獲利年增率上看12.7%,高於大盤S&P500的10.4%,搭配未來上漲空間可期,有望再度吸引法人與市場資金回流。

事實上,若看生技指數(XBI),江宜虔說明,自4月初低點至8月中旬已大幅反彈30%之多,整體醫療產業也見到資金回補跡象,7至8月全球資金對於醫療產業資金已逐漸轉為流入,且於8月中旬單週流入金額為所有產業中最大,達11.17億美元。

若從產業併購動態來看,江宜虔分析,自第2季併購件數增加,顯示擁有充裕現金的大型公司併購意願明顯提升,加上川普就任後反壟斷政策環境可望趨於寬鬆,有利併購活動件數提升,企業整併也有利增進醫療產業營運效率。

另外,江宜虔分析,今年藥廠還有轉趨積極併購中小型生技公司現象,今年來醫療產業併購案以中小型公司居多,小於10億美元的併購上市公司案件占整體併購的78%,高於2024年的50%;進一步觀察被併購中小型公司的研發藥品,皆處於臨床實驗後期階段,反映出藥廠更加偏好併購短期內能挹注營收的中小型公司,同時可紓解專利權過期營運壓力。

江宜虔認為,看好醫療產業在AI加持之下的創新研發,包括藥品、疫苗、診斷工具,以及治療方法的進步等,都是驅動醫療產業成長的重要動能,建議投資聚焦高速成長之重磅藥品公司,並加碼生物科技類股的配置,醫療器材看好外科手術及機器人手術公司,以及用於研究分析生物體之儀器技術的生命科學工具公司。(自立電子報2025/8/28)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