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眺望2026」 盼打造量子產業生態系

工研院「眺望2026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以《無限量:量子百年 創新紀元》專刊發表揭開序幕,聚焦量子科技的全球趨勢與臺灣潛在機會。(圖/工研院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台灣面對科技加速演進與全球產業格局劇變,正處於創新轉型的關鍵時刻。工研院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指導下,於今(28)日至7日舉辦「眺望2026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以「AI躍飛・量子啟航」為主軸,匯聚國內外產業專家與資深分析師,前瞻解析全球經濟與科技變化,共同探索台灣產業邁向高值化與永續發展的新路徑。
「眺望~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為台灣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產業趨勢盛會,每年吸引超過3,500名來自產官學研的專業人士參與,已成為企業決策與政策規劃的重要年度指標。
此次活動以《無限量:量子百年 創新紀元》專刊發表揭開序幕。工研院院長張培仁在首日研討會擔任開幕致詞時表示,量子科技正加速從實驗室邁向產業應用,被視為繼AI之後最具顛覆性的科技浪潮。根據麥肯錫預測,全球量子產業市場規模有望於2030年突破900億美元,成為各國爭相布局的戰略焦點,今年適逢量子力學誕生百週年,台灣面對這場攸關國際話語權與產業主導權的關鍵賽局,不能缺席。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所長林昭憲進一步指出,量子科技正成為繼AI之後引領全球的新一波戰略高地,結合半導體、AI 與通訊技術,將重塑產業模式並驅動智慧社會發展。量子運算的進展不僅改變科技產業競局,更將滲透至能源、生醫、金融與資安等關鍵領域,帶動跨產業創新浪潮。
專刊中亦提出4項策略建議。第一,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創新上,應善用台灣在 ICT 與半導體產業的既有優勢,鎖定具備利基的核心技術,如量子晶片、控制系統與混合運算,並結合 AI 應用場域;其次,透過國際合作與標準參與,鏈結美、歐、日等量子聯盟,與先進國家建立科研及供應鏈戰略夥伴關係。
第三,於量子科技治理與人才整備面向,建立完整的科技治理框架,涵蓋風險評估、數據主權與倫理準則,培育跨域應用人才;最後,推動試驗場域建構與創新育成,設立量子研發與驗證平台,結合創新基金與新創資源,加速商業化,同時打造量子科技創業育成與新創投資生態系。
相關新聞
工研院掌門人新舊交接 副院長張培仁接任新院長
文化科技軟實力!工研院助《島影琴深》奪繆思設計獎9項大獎
鋰電池製程環保革新 台塑新智能攜手工研院開發乾式電極技術
- 記者:nownews
- 更多財經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