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互槓暴風圈擴大 海運開徵港口費、運價恐陷震盪

美中互槓暴風圈擴大 海運開徵港口費、運價恐陷震盪

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美中啟動新一輪貿易與科技對抗,隨著中國「黃金週」假期結束,北京接連宣布三項措施:擬建立稀土出口限制新架構、將更多美企列入黑名單,並對與美國相關的船舶收取港口附加費。美國總統川普隨即宣布對中國商品加徵100%關稅予以回擊,雙方互槓一度引發全球市場震盪。

根據《CNBC》報導,澳盛麥格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偉俊對此表示,美中導火線仍是「互信缺失」,並舉例今年6月倫敦會談期間,雙方曾就「稀土換科技」達成初步協議,但後續各自行動被彼此視為「背信」,造成摩擦升級。胡偉俊進一步分析,雙方的行動多因誤判對方意圖而起。

美方9月29日公布出口管制範圍擴大至被列管企業的子公司,中方視之為「針對性」措施而予以回擊;中方則將稀土出口限制視為對美國高科技封鎖的「對等回應」。知名顧問公司Teneo董事總經理吳佳柏(Gabriel Wildau)指出,新規定要求:只要產品中含有中國稀土成分達總價值0.1%,便需向中國商務部申請出口許可,新規可能影響輝達、台積電、英特爾等企業在美銷售產品。

目前市場焦點轉向10月底將於南韓舉行的APEC峰會,川普已表示願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但中方尚未確認。

野村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認為,雙方仍保留外交解套空間:川普的關稅實施期定於11月1日,而北京的稀土限制則預計12月1日生效,「時間差提供了談判緩衝期」。目前雙方外交與商務團隊仍在低調接觸,希望在APEC前確定是否舉行川習會。

與此同時,美中貿易戰火延燒至海運領域,自10月14日起,兩國將分別對彼此相關船舶徵收港口費,涵蓋從節慶玩具到原油的各類貨品,形同將「公海」變成新戰場。此舉被業界形容為「海上稅戰」,恐推升全球運輸成本並重塑航運格局。

根據中國官媒《央視》報導,北京已開始對「美國擁有、營運、建造或懸掛美國旗」的船隻收取特別港口費,但由中國船廠建造的船舶可獲豁免。相關規定指出,港口費將依年度週期自每年4月17日起計算,於船隻首次進入中國港口或一年內前五次航程時收取,若為空船進入中國船廠維修,亦可免徵。

分析師預估,中國遠洋運輸集團(COSCO, 601919.SS)將首當其衝,承擔約46%的相關成本,單在2026年恐達32億美元。美國與中國幾乎同步徵費,使雙邊航運陷入「稅負螺旋」。雅典船舶經紀公司Xclusiv在研究報告中示警,這種「對等徵稅」將扭曲全球運輸航線與貨物流向。


美中互槓暴風圈擴大 海運開徵港口費、運價恐陷震盪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