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投資撐起美經濟,通膨與就業成隱憂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夜未央編譯


根據美國全國商業經濟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usiness Economics,簡稱NABE)最新發布的季度調查,美國經濟雖面臨消費疲軟與全球貿易放緩的挑戰,但企業投資的強勁成長預料將成為主要支撐力,讓整體經濟在2025年維持接近潛在成長水準。然而,就業增速放緩、失業率上升與通膨黏性偏高等問題,仍為經濟前景蒙上陰影。


企業投資成為成長主軸


調查指出,近年來湧向人工智慧與運算基礎設施領域的資本支出,帶動企業投資顯著回升。與6月的預測相比,NABE此次調查大幅上修企業投資成長率預估,預計2025年企業投資將成長3.8%,遠高於6月預期的1.6%。此外,2026年企業投資仍可望以1.7%的速度擴張,也高於先前預測的0.9%。這股投資熱潮被認為是推升國內生產毛額(GDP)優於預期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較之下,房市依舊陷入低迷。住宅投資今年預料將萎縮1.6%,顯示房貸利率高企與房價壓力仍抑制需求。這一數據不僅低於6月時預期的0.5%成長,更凸顯房市與企業投資呈現明顯分化。即使明年住宅投資預計小幅回升,成長率也不到1%,顯示房市復甦仍需時間。


關稅政策持續拖累經濟


在特朗普政府新一輪進口稅政策的影響下,貿易活動持續受抑。超過六成受訪經濟學家認為,關稅措施將拖累經濟成長約0.5個百分點,導致進出口雙雙下滑,並進一步推升消費者物價。值得注意的是,無一受訪者認為關稅有助於促進經濟成長。


這份調查報告指出,儘管關稅與全球貿易放緩仍構成負面因素,但整體經濟展望較年初悲觀預測明顯改善。當時市場普遍憂心貿易戰擴大可能重創美國經濟,而如今情勢略趨穩定。


經濟成長趨近潛在水準


根據調查結果,2025年美國經濟成長率中位數預測為1.8%,較6月預估的1.3%明顯上修,並接近多數分析師認為的潛在成長水準。這顯示儘管外部需求疲軟,內部投資動能仍足以維繫經濟穩定擴張。


不過,這樣的成長結構也反映出經濟動力的轉變 從以往依賴消費支出與出口,轉為由企業資本支出主導。部分經濟學家認為,這種「偏投資型成長」可能在短期內穩住景氣,但若消費信心與就業市場持續疲弱,長期動能仍不穩固。



企業投資撐起美經濟,通膨與就業成隱憂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通膨降溫速度放緩


通膨方面,依據美聯準會(Federal Reserve)偏好的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預計2025年底年增率為3%,略低於6月預測的3.1%。不過,通膨回落的速度不如先前預期,2026年PCE通膨預估仍達2.5%,高於6月時的2.3%,顯示距離聯準會設定的2%目標仍有一段距離。


部分受訪者指出,關稅推升進口價格,加上服務業薪資成本上漲,使物價下行空間受限。雖然能源價格近期相對穩定,但核心通膨黏性依舊,可能迫使聯準會在降息步調上保持謹慎。


就業成長疲軟,失業率略升


調查也顯示,美國勞動市場正逐漸降溫。失業率預計在2026年升至4.5%,略低於6月預測的4.7%,但仍顯示就業市場放緩的趨勢。受訪經濟學家預期,今年底前平均每月新增就業人數僅約2.9萬人,遠低於疫情後的高峰水準。明年雖可望回升至每月7.5萬人,但仍低於6月時預期的9.7萬人。


這種「GDP走強但就業疲弱」的現象,正是聯準會官員目前最關注的矛盾之一。部分學者推測,人工智慧與自動化投資的擴張可能提高生產力,但同時壓縮勞動需求,使得經濟總產出增加卻未帶來對應的就業成長。


聯準會降息預期趨緩


在利率政策方面,NABE調查顯示,多數經濟學家預期聯準會今年底前僅會再降息一次,少於市場原本預期的兩次。受通膨壓力與就業韌性影響,決策者可能採取更謹慎的貨幣政策節奏。


儘管如此,隨著經濟逐步回歸潛在水準,市場普遍預期2026年後聯準會仍將進一步放鬆政策,以確保實質利率不會過度抑制投資與消費。


經濟前景:穩中帶隱憂


整體而言,NABE報告勾勒出一幅「穩中帶憂」的美國經濟圖像——企業投資與科技產業成為支撐成長的亮點,但消費疲軟、貿易低迷與房市衰退,仍構成潛在風險。通膨回落速度緩慢與就業市場降溫,也意味著美聯準會與政府在政策調整上必須保持平衡,避免經濟因過度緊縮而陷入衰退。


有分析指出,若AI相關投資持續帶動生產力提升,美國有望維持中期的穩健成長。然而,若企業投資動能減弱或關稅摩擦再度升溫,則可能讓2026年後的經濟面臨更大的下行壓力。


無論如何,這份調查顯示,美國經濟已從年初的悲觀氛圍中走出,邁向一個更平衡但也更複雜的成長階段。投資熱潮雖帶來希望,但如何在成長與穩定之間取得平衡,仍將考驗政策制定者的智慧。


資料來源:https://www.reuters.com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