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婉郁教授打造碳匯試算平臺 開啟綠色永續新動能

柳婉郁教授打造碳匯試算平臺 開啟綠色永續新動能
「林產品碳匯試算平臺」使用介面 (照片由國立中興大學提供)

商傳媒|記者馬兆麟/綜合報導

隨著全球淨零浪潮興起,「碳管理」已成為各國邁向永續轉型的關鍵議題。面對氣候變遷與減碳壓力,森林不僅是生態系統的重要基礎,更是天然的碳儲存庫。近年來,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柳婉郁教授帶領研究團隊,攜手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共同建構「林產品碳匯試算平臺」,以科學化數據系統化掌握林產品固碳潛力,為台灣的碳匯管理與林業升級開創新局。

柳婉郁教授指出,達成2050淨零排放的關鍵,不僅要減少碳排,更需有效提升自然吸碳能力。森林透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並在木材與土壤中長期儲碳;而經過適度管理與利用,森林收穫成木材,在成為生活產品後仍能持續固碳,形成一條從生態到產業的綠色循環鏈。這樣的模式,不但兼顧環境保育,也為國產木材產業注入全新契機。

在過去,台灣因災害頻仍與環境保護考量,曾長期實施減伐甚至禁伐政策。然而研究顯示,長期靜置的森林容易出現老化與病害問題,反而降低整體碳吸收效率。柳教授強調,透過科學化管理與適度伐採,能促進森林更新與健康成長,達到生態平衡與碳匯量的雙重提升。


柳婉郁教授打造碳匯試算平臺 開啟綠色永續新動能
柳婉郁教授與森林系學生上課樣貌 (照片由國立中興大學提供)

「林產品碳匯試算平臺」正是在這樣的理念下誕生。系統可依據不同材種、重量與用途,計算木材自生長到製品階段的固碳量,並對應國際標準,讓林業單位、企業與消費者能清楚掌握固碳量。此舉不僅提升碳資產透明度,也為未來碳交易與碳權認證奠定基礎,推動森林資源邁向高附加價值的綠色經濟。

目前,國產柳杉、香杉等木材已逐步導入校園課桌椅、建築內裝與文創製品等應用範疇。從伐採、加工到製成產品的全流程中,不僅降低進口木材所造成的碳排放,更在地化的供應鏈也帶動地方就業與產業復甦。柳婉郁教授指出,推動國產材使用不僅是環保行動,更是實現教育與永續價值的具體實踐。


柳婉郁教授打造碳匯試算平臺 開啟綠色永續新動能
木製產品 (照片由國立中興大學提供)

展望未來,柳教授團隊將持續完善碳匯平台機制,未來將結合林產品溯源標章與教育推廣,培育新一代森林科學與碳管理專業人才,讓更多民眾理解「一塊木材」背後的碳儲存意義。她期許,台灣能在國際綠色浪潮中展現實力,以森林為基礎、以科學為後盾,走出屬於自己的永續林業之路。


柳婉郁教授打造碳匯試算平臺 開啟綠色永續新動能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