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罹患食道癌 醫揭「趁熱吃」竟是致命元兇

[周刊王CTWANT] 中國大陸河南省一名34歲男子,近日因吞嚥困難及排便異常就醫,經檢查竟確診食道癌。更令人震驚的是,該男子的父母及爺爺亦曾罹患同樣疾病,經醫師深入了解後,發現全家三代共通的飲食習慣是關鍵致病因素。
據《民生頻道》等陸媒報導,這名張姓男子在受訪時表示,日前進食時出現吞嚥困難,同時糞便變黑且帶有血絲,擔心之下赴醫院檢查,隨後被診斷為食道癌。更令人遺憾的是,他的爺爺因食道癌病逝,而雙親也在數年前陸續罹病。
醫師在詢問病史後發現,張男一家三代皆有「飯菜出鍋即食、兩三分鐘內迅速吃完」的習慣。由於工作繁忙,全家人習慣熱騰騰上桌就立即進食,幾乎不等食物放涼。醫師指出,長期食用攝氏60度以上的熱食,會反覆刺激食道黏膜,進而增加癌變風險。
事實上,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攝氏65度以上的熱飲」列為食道癌的潛在致癌因子之一,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資料,食道癌早期通常症狀不明顯,但隨著腫瘤擴大可能導致食物難以下嚥,晚期則可能出現吞嚥困難、食道出血、吐血與解黑便等情況。醫界提醒,若吞嚥異常持續超過兩至三週,應及早就醫檢查。
除高溫飲食外,其他食道癌高危險因子還包括抽菸、喝酒、嚼檳榔、攝取含亞硝胺的醃漬或煙燻食物,以及胃食道逆流、肥胖或曾遭受腐蝕性傷害等。
醫師藉此案例呼籲民眾:「吃飯不必『趁熱』,讓食物稍微降溫再食用,不僅能避免燙傷口腔與食道,更能遠離食道癌風險。」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