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診斷精準度!超音波擬納中醫治療範疇 衛福部盼最快今年上路

提升診斷精準度!超音波擬納中醫治療範疇 衛福部盼最快今年上路
衛福部中醫藥司司長蘇奕彰今天出席第21屆「國際東洋醫學成果發表會」記者會。(圖/林則澄攝)

[周刊王CTWANT] 繼南韓傳統醫學「韓醫學」醫師受到台灣中醫師影響,於去年爭取到合法使用超音波的權利後,台灣衛福部也將偕手中醫師全聯會、醫用超音波協會等機構,力推將超音波儀納入中醫診療範疇。衛福部中醫藥司司長蘇奕彰今(31)日表示,目前中醫師全聯會已攜手專業團體,著手為中醫師進行超音波診療的教育訓練,未來不排除應用在骨傷科、婦科、針灸科等領域,期望最快在今年推動上路。

今年適逢東洋醫學會成立50周年,中醫藥司司長蘇奕彰今天出席第21屆「國際東洋醫學成果發表會」記者會,會後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目前醫院除了醫師,護理人員、技師等醫療從業員也能使用超音波協助患者診療,若超音波能成為中醫臨床診療與照護的重要工具,除了有助於改變傳統上中醫依觸診判斷的極限,更能提供民眾更多非侵入性的照護。

蘇奕彰舉例,當民眾因運動或工作造成筋骨損傷時,骨傷科或針灸科中醫師能透過超音波清楚掌握患者骨骼、肌肉等軟硬組織的傷勢嚴重度,將有利於進一步針灸、推拿或用其他方式治療受傷部位,而若民眾有月經異常、子宮外孕或內出血等狀況,超音波能讓婦科中醫師早期診斷,協助患者獲得更精準的治療與建議,必要時也會評估是否需轉診至大醫院,避免延誤治療,並促進中西醫合療的整合醫學。

蘇奕彰表示,超音波在中醫的診療應用相當於替民眾把關、預防疾病,最終目標是回到以民眾為中心的照護模式,更將有助於落實總統賴清德所推動的「健康台灣」政策,「這件事不是站在中醫師的本位上來考量,而是站在民眾的需求上來看。」此外,他也提到,偏鄉地區若能配置便攜式超音波,將可讓中醫師在第一現場提為患者提供即時性協助,對提升區域醫療公平性非常重要。

蘇奕彰也說,醫事司也正與醫用超音波協會、中醫師全聯會等單位溝通,且已有良好共識,並展開多次中醫師的超音波診療教育訓練,其中中醫師全聯會與超音波協會已開始討論相關規範,後續會持續與衛福部中醫司及其他專業團體研商,讓政策合法且可行。至於何時能全面實施,他表示目前在法規上無明顯難處,但仍須配合全聯會與主管機關的進度,若進展順利最快今年就有機會上路。

另一方面,南韓大韓韓醫醫師協會會長尹星燦今天也在記者會上表示,南韓韓醫師歷經長達10年的法律訴訟,終於在去年成功爭取到合法使用超音波掃描儀、腦波儀、眼壓計等西醫醫療儀器,使韓醫學的醫師在為患者疾病治療過程中,提供更安全、舒適的醫療環境。此外,醫用雷射儀器的使用權也成為近期焦點,由於醫學美容多屬自費項目,患者可依需求選擇由中醫或西醫進行施作。

尹星燦說,這是南韓傳統醫學50年來所努力的結果,背後不只是大韓韓醫醫師協會的功勞。事實上,台灣中醫師2018年起可合法利用X光為患者驗血、驗大便及檢測心電圖,且有納入健保給付,這件事為南韓的傳統醫學帶來非常大的啟發,也讓大韓醫師協會能根據台灣傳統運學所發展出的學術成就及相關資料,跟南韓的憲法法庭進行辯論,最終獲得超音波在醫療上的合法使用權,也期盼兩國能互相鼓勵、支持與幫忙,讓傳統醫學搭配現代儀器後,幫助更多民眾。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