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高到幾歲?為什麼孩子長不高?醫教:快按摩「這2個」長高穴位
許多家長擔心孩子長不高,孩子到底可以長多高?正常的長高速度是多少?柳營奇美醫院中醫師莊孟臻表示,其實身高約有7成會受遺傳基因影響,其他還有營養、運動、作息及壓力等因素,提醒家長注意平時孩子是否飲食均衡、固定運動及睡眠也很重要。
6~8歲宜監測是否正常生長
莊孟臻說明:「一般來說,男孩的遺傳身高約為父母平均身高再加6公分,女孩則是父母平均身高減6公分,建議家長可在孩子6~8歲時開始監測生長發育趨勢,此時能較準確預測成年身高,並及早發現問題。」
莊孟臻指出,孩子4歲至青春期前,每年正常可長高4~6公分;女生約10歲、男生約11.5歲進入青春期,進入所謂「轉骨發育期」,此時為身心快速轉變的重要階段,也是第2個生長高峰,每年可增加6~8公分。
生長發育5徵兆恐是疾病警訊
若孩子的生長發育過程出現以下徵兆,可能與疾病有關,莊孟臻建議,家長應帶孩子及早就醫兒童內分泌科評估:
- 身高低於同齡3%
- 生長曲線持續下滑
- 1年長高不足4公分
- 出現8歲前乳房發育、9歲前睪丸發育
- 青春期遲遲未見第二性徵
中醫用補腎、疏肝、健脾促長高
莊孟臻說,若孩子有生長發育問題,在西醫就診同時,也可尋求中醫協助,其中「開脾」與「轉骨」是家長最常詢問的治療方向。中醫認為,生長與腎、脾、肝息息相關: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與青春期性荷爾蒙有關,多受遺傳影響;脾為後天之本,主飲食消化與營養吸收,是氣血生成來源;肝則主疏泄,負責全身氣機調暢與代謝。
因此,中醫常透過補腎、疏肝、健脾來促進兒童生長發育,方式包括中藥、藥膳、針灸、雷射針灸、艾灸及穴位按摩等。莊孟臻解釋,中醫師會綜合評估孩子的生長曲線百分位、近1年身高體重變化、生長速度、第二性徵發育,以及西醫骨齡、抽血檢查或其他可能影響生長的疾病,依據孩子的成長階段,給予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在第二性徵出現前,中醫會先調理脾胃、過敏及睡眠等問題,建立良好體質;第二性徵出現時,則介入轉骨方,補腎壯骨、活血通絡,把握黃金成長期衝刺身高。莊孟臻強調,性早熟或骨齡超前的孩子需慎用中藥,並持續追蹤骨齡,以免過度補益導致生長板提早閉合,影響成年身高。
按摩「長高穴位」搭配生活調理
除了中醫調理,莊孟臻建議,日常也可以透過按摩來刺激長高穴位:
【湧泉穴】
功效:啟動腎氣循行
刺激方式:跳躍運動或按摩
【身柱穴】
功效:提升陽氣、調整體質,有助兒童生長
刺激方式:艾灸或推拿
莊孟臻提醒,除了西醫或中醫治療外,飲食、運動與作息同樣重要。飲食宜補充蛋白質、鈣質與維生素D,少吃高糖高油;運動以跳躍為主,如跳繩、慢跑;作息規律,建議10點前就寢,因生長激素深夜分泌達高峰。此外,家長應關注孩子心理健康,教導解壓與抗壓,保持身心愉快,有助健康長高與自信發展。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 記者:腎經井穴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