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裂孔竟惡化!醫揭「這症狀」恐失明 1族群高風險
在日常的眼科門診中,一位約40歲的男性患者因出現大量飛蚊和閃電閃光的症狀而前來就診。經診斷,他被確定為視網膜裂孔,並被轉診至國泰綜合醫院進行視網膜雷射。然而,進一步的眼底檢查發現,該患者的情況已經惡化為視網膜剝離,僅靠視網膜雷射無法恢復,需安排手術治療。
▲ 關於飛蚊症與視網膜裂孔與剝離的探討。(圖/shutterstock)
視網膜是眼睛中負責成像的重要結構,類似於照相機的底片。當光線通過角膜和水晶體後,聚焦在視網膜上,視網膜的感光細胞接收光線刺激,並將神經訊號傳遞至大腦,讓我們辨識影像。正常情況下,視網膜緊貼在眼球後壁的色素上皮層上。然而,當視網膜出現裂孔時,退化的液態玻璃體可能滲入,導致視網膜與色素上皮層分開,形成視網膜剝離。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在白人族群中,每年每十萬人中約有12.6人發生視網膜剝離。在臺灣,每年約有1,000至2,000例,且發病年齡較國外更年輕。已知的危險因子包括高度近視、家族史、對側眼曾發生過視網膜裂孔或剝離、近期後玻璃體退化、外傷等。其中,高度近視是國人近視防治的重要議題,臺灣大學生中高度近視的盛行率已達38%。
視網膜裂孔或剝離的前兆
視網膜裂孔及後玻璃體退化的常見症狀包括閃光和飛蚊症。若出現這些症狀,建議立即接受眼科檢查,以確認是否有視網膜裂孔或早期剝離。如果已進展至視網膜剝離,可能會出現視力模糊、視野部分或全部喪失的症狀,這些症狀通常從周邊開始,逐漸向中心蔓延,若影響到黃斑部,視力將大受影響。
視網膜剝離的治療選擇
1. 視網膜光凝固雷射:適用於單純裂孔或小範圍剝離。
2. 視網膜氣體固定手術:透過眼內注射氣體閉合裂孔,並結合冷凍治療或雷射。
3. 鞏膜扣壓手術:在眼球外壁植入矽膠扣環,壓向內部視網膜。
4. 玻璃體切除手術:移除裂孔周邊玻璃體,並填充特殊氣體或矽油。
手術選擇需考量裂孔/剝離的位置、範圍、年齡及危險因子,由專業醫師判斷。
視網膜剝離是眼科急症,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永久視力損失。了解其症狀及危險因子至關重要,出現症狀應立即就醫。高風險族群如高度近視者,建議定期眼科檢查,以降低視網膜剝離及其併發症的風險。早期診斷和治療可顯著提高手術成功率,保護視力健康。
更多eNews報導
快收衣服!10級強風襲台 午後風雨齊發「10縣市」最有感
昨才趕醫院探視…柯文哲父親驚傳病逝 享耆壽92歲
- 記者:郭懿慧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