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愛滋感染數連年下降 專家籲:善用快篩與預防性投藥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依據統計,自民國111年至113年,北市新增愛滋感染者通報人數依序為121人、109人及107人,截至114年7月更降至60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愛滋病防治組組長林秀桑指出,無論性別或性傾向為何,都可以匿名的愛滋篩檢服務,安心了解自身健康狀態,減少恐懼與社會汙名,達到及早發現、及時治療、穩定健康的防治目標。
想自我檢測愛滋? 快篩試劑購買方式看這
林秀桑組長表示,愛滋快速自我篩檢試劑,操作簡便且衛生安全,可參考疾管署官網所列之指定藥局、販售點或自動服務機據點購買。若篩檢結果為陽性,可撥打「性病與愛滋諮詢專線」(02-2370-3738)尋求協助。
穩定服藥達到U=U 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
確定感染愛滋病,如果能穩定就醫並每日規律服藥,六個月後即可達成「測不到病毒即不具傳染力」(Undetectable = Untransmittable, U=U)狀態。
U=U不僅能保護伴侶與親友不被感染,更有助於自身免疫系統顯著好轉,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預防性投藥 預防感染再升級
除了篩檢,臺北市也推動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Pre-Exposure Prophylaxis, PrEP)計畫,讓有風險行為的人可於暴露前事先服藥,有效預防愛滋感染。特別針對未滿36歲之年輕族群、感染者之陰性配偶或伴侶,提供藥費補助、定期檢驗與個案管理等整合性服務,協助民眾降低感染機率;如果不符合補助條件,也可以到27家醫院或診所自費購買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有效降低性行為感染風險。
愛滋病下降但梅毒卻上升 及時就醫可完全治癒
愛滋病降了,但梅毒的通報數卻持續上升。依據疾病管制署統計,今年1至7月,全國愛滋病毒感染通報數較去年同期下降12%,但梅毒通報卻上升7%,新增5,826例。其中13至24歲年輕族群為近年唯一持續上升的年齡層,已連續4年增加,更需高度關注。
林秀桑組長強調,梅毒為螺旋體傳染,主要透過缺乏防護措施的性行為傳播,一旦感染若未及時治療,恐導致健康受損。但只要及早診斷並穩定接受治療就可痊癒。
【延伸閱讀】
愛滋病毒新感染人數破千!「U=U」常被質疑是真的嗎?專家從實證解析
愛滋防治成效曝!仍有9%不知已染 年底前自我篩檢「免運」有3情況快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11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 記者: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