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V 重症率高 16 倍!台大兒科醫示警:2 歲前預防是關鍵,避免氣喘後遺症

秋冬呼吸道疾病盛行,除了流感及新冠肺炎外,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黃立民示警,嬰兒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導致重症與死亡的風險分別高於流感 16 倍及 5 倍,未來還會增加 3 倍氣喘風險,呼籲父母注意良好衛生習慣、接種疫苗等防疫措施,盡力避免孩童 2 歲前感染。
一名謝姓雙寶媽分享,大兒子 11 個月大時出現類似狗吠聲的喘嗚,胸口明顯隨著凹陷起伏,後欉急診確認感染 RSV 住院近 2 週,最後雖好不容易康復,卻也落下氣喘體質,現在須服用帶有情緒亢奮、過動副作用的氣喘藥物,並定期回診治療,日常生活也要特別打造低過敏原環境,大大提升孩子照護成本與心力。
1 歲以下重症率 40%,RSV 感染後氣喘風險增 3 倍
黃立民表示,RSV 初期症狀與流感、新冠肺炎、感冒相似,如咳嗽、流鼻水、喉嚨痛,但病毒易侵犯到下呼吸道,產生肺炎或細支氣管炎的風險最高可達 40%,肺炎產生的濃痰容易造成阻塞,進而導致缺氧、急性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急診與住院率、死亡率分別是流感的 16 倍與 5 倍。他強調,這不是早產兒才會遇到的疾病,超過 8 成住院嬰兒都是健康且足月出生的孩子,5 歲以下孩童都屬重症高風險族群。
RSV 的傷害不止於當下,黃立民指出,感染過 RSV 的孩子,日後罹患氣喘或反覆性喘鳴的風險是未感染者的 3 倍,影響可能延續至青春期,影響孩子學習與社交。目前 RSV 尚無專用抗病毒藥物,僅能仰賴支持性療法,如氧氣噴霧、止咳與退燒藥,「孩子若感染,往往只能靠自身抵抗力撐過去,父母看著孩子呼吸困難卻無能為力,這是極為痛苦的經驗。」
黃立民呼籲,家長「防範重於治療」,尤其是 0 至 2 歲嬰幼兒,應主動諮詢醫師接種疫苗。尤其今年國內新引進的 RSV 長效型單株抗體,透過一次注射現成抗體至體內,可立即生效,不需等待免疫反應,直接提供半年以上保護力,且與流感、新冠疫苗同時接種不會互相干擾;該疫苗在歐美各國使用多年,保護力高達 9 成,即使感染也可降低 8 成住院風險。
在呼吸道疾病盛行的季節,黃立民建議家長建立「三重防線」:
文/周佩怡、圖/巫俊郡
諮詢醫師:台大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黃立民
延伸閱讀:
1 傳 3 超嚇人,新生兒感染 RSV 恐重症!醫師籲:不可輕忽預防 1 動作
- 記者:周佩怡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