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中風,揪出顱內血管狹窄惹禍!顱內血管支架置放手術助穩定病况

顱內血管狹窄是腦中風的重要致病機轉,常見危險因子包含高齡男性,抽菸患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患者,風濕及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如果檢查發現中大腦動脈有高度狹窄的情況,經常評估可以接受顱內血管支架置放手術。


突然中風,揪出顱內血管狹窄惹禍!顱內血管支架置放手術助穩定病况

(圖僅為示意)

1名50歲中年男性,因突發性右側肢體無力至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就醫,經電腦斷層發現左側中大腦動脈85%狹窄,神經科醫師錢駿診斷,當時病患無大血管堵塞,施打血栓溶解劑並住院治療復健。患者於住院中經血管攝影檢查,確認左側中大腦動脈有高度狹窄之情況,健保審查通過後於住院期間接受顱內血管支架置放手術,手術順利置放一支顱內支架,3年來持續追蹤,血管不僅維持暢通,支架內血管也無再次狹窄,目前患者狀況穩定,定期於本院門診追蹤。

顱內血管是否狹窄的檢查

神經科錢駿醫師指出,此個案為年輕型中風,並無上述所提相關疾病,故有進一步檢查免疫、腫瘤以及內分泌系統,都沒有找到病因。但是,黃種人顱內血管狹窄的比例本來就顯著比西方人高,需要特別注意跟防範,建議透過頸部跟顱內的超音波,或進階影像健檢,如電腦斷層或是核磁共振,檢查顱內血管是否狹窄。

醫學影像科醫師李喬華建議,如果出現頭暈,或者突然短暫的單邊肢體無力,或是突然講話大舌頭,一陣子之後恢復,又反覆出現症狀,就要特別提高警覺,可能腦部正在缺血。有以上病症的患者,建議立刻就診與進一步健康檢查。


突然中風,揪出顱內血管狹窄惹禍!顱內血管支架置放手術助穩定病况

(右)為神經科醫師錢駿、(左)為醫學影像科醫師李喬華。(圖片提供/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

顱內置放支架手術的風險與術後注意

醫學影像科醫師李喬華指出,顱內置放支架手術仍有一定的風險,經由技術純熟的醫師操作下,仍可能存在6%的手術風險,其中包含腦中風或者腦出血等。若腦血管狹窄程度超過75%,積極服藥治療後仍有腦缺血症狀者,可以申請健保給付顱內支架施放。建議置放顱內支架術後的患者還是要注意中風高危險因子,持續服用抗凝血的藥物,並且定期門診追蹤。

手刀快來點!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延伸閱讀】



打瘦瘦針還是瘦不了?必知2大原因!劉伯恩醫師:GLP-1瘦瘦針3大作用



減重多吃蔬菜不夠,還要吃出完整營養!林雨薇營養師:全穀及未精製雜糧4大好處



頭暈眼花、疲乏無力,竟是低血壓惹的禍!吳明珠中醫師:4訣竅改善低血壓症狀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671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